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青岛地区短时强降水雷达回波特征与中小尺度系统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青岛地区2019年6月26日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雷达回波特征和中小尺度系统分析,对强降水产生的原因及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强降水过程主要存在于两个时段,分别为14时到16时和18时到20时。在14时到16时的降水过程中,与海上对流云系有关,海上对流云系的持续发展引起了青岛流场的强烈变化,形成了一个强对流层,并引起了降水的形成。在18时到20时的降水过程中,与对流层顶度场有关,对流层顶度场的强烈变化和局地强对流活动共同作用,形成了较强的降水,表明对流层顶度场与强降水有着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青岛地区、强降水、雷达回波特征、中小尺度系统、对流层顶度场 1.引言 强降水是一种典型的过程性天气灾害,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强降水的形成和发展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强降水过程的分析和研究是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研究和气象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雷达回波成为分析强降水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雷达回波的精度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本文以青岛地区2019年6月26日一次强降水为例,结合雷达回波特征和中小尺度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强降水的形成和发展机理,并对其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青岛地区短时强降水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本次强降水过程主要发生在6月26日14时到16时和18时到20时之间。在14时到16时的降水过程中,降水范围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地区,降水量较大,最大值达到了35mm。图1是降水过程中的雷达回波特征图,可以看到,回波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地区,最大回波强度达到了50dbz,表明该地区存在较强的对流活动。同时,图中可以看到存在明显的夹杂反射强度回波,也说明了该地区存在大量水雨释放。在18时到20时的降水过程中,降水范围扩大到了整个青岛地区,降水强度也在不断增强,最大降水量达到了45mm。图2为18时到20时的雷达回波特征图,可以看到,回波强度和回波范围都有了明显的增强,最大回波强度达到了55dbz,表明此时对流活动异常强烈。 3.青岛地区短时强降水中小尺度系统分析 3.114时到16时的降水过程分析 14时到16时的降水过程主要和海上对流云系有关。在此时段,海上对流云系持续发展,引起了青岛流场的强烈变化,形成了一个强对流层,并引起了降水的形成。图3为14时到16时的天气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太平洋上存在一个强洋面辐合区,同时在其东北侧,存在一个强对流云区,云区明显向青岛地区传输了大量水汽和强上升运动,导致青岛地区形成了一个较强的对流层,进而形成了强降水。同时,图中可以看到在青岛地区和渤海湾之间存在一条偏南结构的低空锋面,锋面本身没有明显的对流云系,但它对环境流场的形成和调节,以及水汽输送和上升运动的提供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作用。 3.218时到20时的降水过程分析 18时到20时的降水过程主要和对流层顶度场有关。此时对流层顶度场的强烈变化和局地强对流活动共同作用,形成了较强的降水。图4为18时到20时的天气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此时段,西太平洋上的洋面辐合区已经开始弱化,但是对流云区依然存在,并向青岛地区传输着大量水汽和强上升运动,同时,青岛地区也存在着一个强热力不稳定的对流层顶。这个对流层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着强烈的抬升和下沉运动,最终导致了局地的强对流活动,进而形成了强降水。 4.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青岛地区2019年6月26日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雷达回波特征和中小尺度系统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本次强降水过程主要存在于两个时段,分别为14时到16时和18时到20时。 (2)在14时到16时的降水过程中,与海上对流云系有关;在18时到20时的降水过程中,与对流层顶度场有关。 (3)对流层顶度场与强降水有着密切的关联。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建议在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加强对青岛地区的雷达回波特征和中小尺度系统的分析,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强降水预报方法,以尽可能减少强降水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