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面向时变阻尼比-位移双目标的防屈曲支撑减震体系设计方法 面向时变阻尼比-位移双目标的防屈曲支撑减震体系设计方法 一、引言 减震技术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于降低结构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的震动响应。防屈曲支撑作为一种常用的减震装置,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然而,当前的防屈曲支撑设计方法多以单一指标为目标,往往不能满足多个目标需求,例如时变阻尼比(VDR)和最大位移等。因此,本文旨在研究面向时变阻尼比-位移双目标的防屈曲支撑减震体系的设计方法。 二、时变阻尼比-位移双目标的定义与分析 在防屈曲支撑设计中,时变阻尼比是衡量防震性能的重要参数,可以用来控制结构的响应。位移是指结构的最大变形,也是衡量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将时变阻尼比和最大位移定义为设计的双目标。 三、时变阻尼比-位移双目标的优化方法 1.参数空间生成:首先,需要生成防屈曲支撑参数空间。参数空间包括材料性质、支撑刚度、支撑长度等。这些参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目标函数的优化结果。 2.预处理:在生成参数空间之后,需要进行预处理工作。预处理的目的是通过优化算法,将参数空间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可以避免在后续优化过程中,出现参数值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 3.目标函数的定义:根据双目标的设计需求,需要定义目标函数。对于时变阻尼比,可以使用结构的固有频率和刚度来计算。对于最大位移,可以使用结构的质量和地震力来计算。通过将这两个目标函数结合,可以得到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 4.优化算法:在定义了目标函数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优化算法。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通过这些算法,可以在参数空间中搜索最优解。 5.结果分析和验证:在获得优化结果之后,需要进行结果分析和验证。分析结果可以衡量设计方案的有效性,验证结果可以验证优化算法的可靠性。 四、实例分析 本文以某建筑结构为例进行实例分析。通过使用上述方法,可以得到一组针对时变阻尼比-位移双目标的设计方案。实例结果表明,采用时变阻尼比-位移双目标设计方法,可以在结构的防震效果和性能需求上取得较好的平衡。 五、结论 本文基于时变阻尼比-位移双目标的防屈曲支撑减震体系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防屈曲支撑时,综合考虑时变阻尼比和最大位移两个目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设计实例的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优化算法,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何瑞琪,程高华,刘世勇.高速铁路时变阻尼层分担分析[J].铁道学报,2004,26(1):49-52. [2]徐伟,王琦,张剑飞,等.传递函数特征对时变阻尼系统转子振动性能影响[J].振动与冲击,2016,35(6):158-165.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