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非规模化畜禽养殖管理现状及修复技术 非规模化畜禽养殖管理现状及修复技术 摘要: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是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养殖模式,然而,由于其管理不规范和环境影响,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风险。本论文旨在分析非规模化畜禽养殖管理现状及提出相应的修复技术。论文首先介绍了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了其存在的管理问题,接着阐述了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最后,从政府、农户和社会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管理现状。 关键词:非规模化畜禽养殖,管理现状,修复技术,环境影响 一、引言 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是指以家庭为单位,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进行养殖。这种养殖模式在我国农村地区非常普遍,由于其投资少、灵活性高等特点,得到了广大农户的青睐。然而,由于管理不规范和环境影响,非规模化畜禽养殖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风险,需要加以修复。 二、非规模化畜禽养殖管理现状分析 1.养殖环境不合理: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往往没有科学规划的养殖场所,养殖场地狭小,没有合理的通风、排水和隔离设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尿液和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污染物在环境中积累。 2.饲料管理不科学:非规模化养殖一般采用自家饲料或地方购买的饲料,品质参差不齐,营养成分不足,导致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差。 3.疫病防控不到位:非规模化养殖对疫病的预防和控制缺乏科学的手段,容易造成疫情的蔓延,给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 4.环境污染严重: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养殖场所集中在农村地区,养殖密度高,排放的粪便和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三、修复技术原理和应用 1.高效饲养管理系统:通过规范化的饲养管理系统提高饲养效益,减少养殖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例如,优化饲料配方、合理制定饲喂计划,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营养成分的均衡性。 2.粪便和废弃物处理技术:采用生物有机肥和沼气池等技术处理养殖废弃物,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排放。例如,通过沼气的收集和利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甲烷的排放。 3.病害防治技术:建立科学的疫病监测和防治体系,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畜禽养殖的健康水平。 4.环境监测和评估技术:建立养殖环境的监测体系,定期监测和评估养殖环境的污染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四、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加强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引导农户规范养殖行为,推广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 2.农户层面:增强环境意识,改变传统养殖观念,倡导科学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3.社会层面:加强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环境友好型的消费习惯。 总结:非规模化畜禽养殖管理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修复技术和对策。政府、农户和社会各方面都应该共同努力,推动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朝着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文丽,郭明,郭伟等.创新畜禽养殖环境管理模式[J].广东农业科学,2009,36(6):180-182. [2]许峰.环境保护现状与非规模化畜禽养殖管理[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29(2):15-18. [3]张强,李国平.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养殖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5):209-210.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