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完全合同框架下公有产权改革研究述评 在不完全合同框架下公有产权改革研究述评 摘要:公有产权改革是现代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不完全合同框架的角度出发,对公有产权改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首先,论述了公有产权改革的背景和重要性。然后,分析了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公有产权改革的关系。最后,对不完全合同框架下公有产权改革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有产权改革,不完全合同,企业绩效,政策建议 一、背景和重要性 公有产权改革是指由国有企业向混合所有制或私有制过渡的一种制度性变革。在中国,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形式,而公有产权改革则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议题之一。公有产权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完全合同指的是在现实世界中,受到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契约和风险不可完全规避等因素的约束,合同无法包含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形。不完全合同框架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工具,用于分析经济主体之间的权益分配、契约设计和合作关系等问题。在公有产权改革中引入不完全合同框架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不完全合同理论和公有产权改革 根据不完全合同理论,经济主体在进行交易时,会受到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契约和风险无法完全规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合同无法约束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因此,合同中会留下一些空白条款,使得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协商和调整。公有产权改革的过程中,公有企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员工等各方之间的契约关系也存在着不完全合同的特征。 公有产权改革中的不完全合同问题主要表现为权益分配不明确、激励约束不足和监管难度大等方面。首先,由于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不明确,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益分配问题成为制约改革的阻碍。其次,由于产权归属不明确,国有企业在经营决策和激励机制上面临着困境,导致企业绩效下降。最后,由于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和经营成本上升等问题。 三、主要问题的评述和政策建议 在公有产权改革中,不完全合同框架下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政策来解决。首先,明确产权归属是公有产权改革的核心问题。政府应加强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推动产权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其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激励和约束,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加强监管机制是防止资产流失和经营成本上升的关键。政府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防止腐败和滥权现象的发生。 总结:不完全合同框架是分析公有产权改革的有力理论工具,有助于解决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在公有产权改革中,需要充分考虑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契约和风险无法完全规避等因素的影响,合理设计权益分配、激励约束和监管机制。只有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才能推动公有产权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企业绩效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泽,黄文采.公有产权改革与企业绩效:基于不完全合同视角的分析.管理学报,2015,12:182-194. 2.张涛,何安柱.不完全合同理论对公有产权改革的启示.经济研究,2012,8:45-51. 3.包义贞,杨安忠.公有产权改革的政策选择与经济效益.财经研究,2010,4:68-76.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