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同更新方式森林土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分析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更新方式对森林土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以北京市怀柔区的一片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更新方式(清除下木和留下下木)进行处理,并通过土壤剖面(0-20cm、20-40cm和40-60cm)取样的方法,分析了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更新方式会显著影响森林土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清除下木的更新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磷态转化速率和有效性,而留下下木的更新方式则能够更好地维持土壤中磷素的平衡。 关键词:更新方式;森林土壤;磷素形态;有效性 1.引言 森林土壤作为大气、水文、生态等多个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和稳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土壤中的磷素作为生物体生长和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土地的更新方式往往会对森林土壤中的磷素形态和有效性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两种常见的更新方式(清除下木和留下下木),对森林土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区域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怀柔区的一片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该地区位于北纬40°15′43″、东经116°37′31″处,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研究区域内的年平均温度为11.6℃,年平均降水量为889mm。 2.2实验设计 本研究共设计两个处理组别:清除下木和留下下木。每个处理组别均设置3个重复样本,共采集18个土壤样品。 2.3样品采集与处理 在实验设计后的6个月内,对不同处理组别的更新区域进行采样,采样深度分别为0-20cm、20-40cm和40-60cm。将土壤样品分别置于锥形瓶中,添加稀盐酸或氢氧化钠进行磷素形态分析、有效性分析等测定。 2.4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SPSS23.0软件被用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3.结果与讨论 3.1磷素形态变化 两种不同的更新方式均导致了森林土壤磷素形态的变化。在清除下木的更新方式中,土壤中的可提取磷(Al-P)和双氢氧化铁磷(Fe-P)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Al-P的含量升高最为突出。而在留下下木的更新方式下,土壤中的磷素形态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3.2磷素有效性变化 清除下木的更新方式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磷态转化速率和有效性,尤其是提高了磷酸盐磷(O-P)的含量,同时降低了有机磷(Org-P)的含量。这表明,在清除下木的更新方式下,土壤中的磷素形态不仅发生了变化,而且磷素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在留下下木的更新方式下,土壤中的磷素有效性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4.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的更新方式会显著影响森林土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清除下木的更新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磷态转化速率和有效性,而留下下木的更新方式则能够更好地维持土壤中磷素的平衡。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森林土壤磷素形态和有效性的变化机制,为指导森林更新方式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张乔胜.(2011).观赏植物栽培环境中氮素磷素形态与有效性变化及其生理生化特征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李燕,王晓佳,邢丽娜.森林土壤磷态转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响应[J].生态学杂志,2019(05):1277-1282.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