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精卫词》赏析.doc / 文档详情
《精卫词》赏析.doc 立即下载
2024-12-11
约2.9千字
约3页
0
1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精卫词》赏析.doc

《精卫词》赏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卫词》赏析
一、诗作原文
精卫词
唐·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1)。
但得(2)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3)?
口穿(4)岂为空(5)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二、诗作注释
(1)磊磊:山石众多而委积的样子。
(2)但得:只要。
(3)何所为:做什么。
(4)穿:破。
(5)空:仅仅
三、白话译文
精卫,谁叫你来填海,海边青黑色的石子堆积了那么多!
如果大海被你填平变成枯池,那么海中的鱼龙该怎么办?
你的嘴磨破难道因为仅仅是衔石头,山中的草木已经没有完整的丫枝!
你早晚在树头海里来回奔波,羽翼受到摧残时时堕落在海里。
高山未尽海未填平,真希望当初是我淹死你还活着!
四、诗作赏析
相较其他诗人写精卫的诗歌,本诗视角新颖,不是对精卫本身进行评价,而是就其填海这一行为做理性思考,其中有对精卫因为填海而奔波劳累、伤痕累累的同情,又有对精卫填海这一伤及无辜、毁坏草木的行为提出质疑,同时流露出作者无限悲悯的博大情怀。
诗歌首句“精卫谁教尔填海”,表面看是提问,实则是质疑,明知故问,因为谁都知道精卫填海是为了复仇,报“溺亡”之仇。但这一问,更能引起读者对填海这一行为的思考。接下来,作者就围绕着“填海”为读者呈现四幅画面:
第一幅:“海边石子青磊磊”。这是实景描绘,海边,石子堆积如山。这是精卫填海的凭借,石子之多,足见精卫填海的决心。
第二幅:“海中鱼龙何所为”。这是虚景假设,写填海后果。海被填平后,海中鱼龙如涸辙之鲋般陷入困境,无处求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因一己之私仇而可能殃及无辜的鱼龙,作者明知故问的缘由逐渐显现。
第三幅:“山中草木无全枝”。先来一句过渡。第五句“口穿岂为空衔石”照应第二句“海边石子青磊磊”,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作者的视角从海边转向山上,然后又是一幅实景描绘,再写填海后果,山中的草木七零八落。填海殃及的不仅是鱼龙,还有山中草木!作者明知故问的缘由进一步显现。
第四幅:“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这幅图景是虚实结合,再写填海后果。虚写精卫因填海而奔波劳累、遍体鳞伤。“朝”“暮”多为想象,互文见义,但虚中有实,突出精卫奔波劳累;“口穿”“羽折“”堕水”为实写之词,实中有虚,写精卫的遍体鳞伤。对精卫填海的行为,作者是理解的,毕竟大海是造成悲剧的元凶;对精卫填海时所遭受的苦痛,作者是饱含悲悯之情的,毕竟精卫有仇报仇的血性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问题在于,这种悲悯,用在“鱼龙”“草木”身上,同样适用。这因为如此,作者才会在开篇发出明知故问的话来。
这四幅画面,写填海后果,也是作者悲悯之情的蓄积过程,从伤及无辜到自伤,填海的伤害达到极点,诗人的悲悯之情也达到极点。
一个饱含悲悯之情的人常怀不忍之心和好生之德。
于是便逼出全篇警策之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来。这是直抒胸臆。前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高山未尽”则草木未尽,“海未平”则鱼龙有望,对草木、鱼龙、精卫皆有悲悯之情的作者在后一句提出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我被淹死,精卫活着。当然,只能是希望。一切皆由溺亡而生,问题要从根本解决。我被淹死则心忧鱼龙草木而不会复仇,精卫也不会填海从而受伤。之所以是警策,在于它突出了作者无尽的悲悯和不忍,因超越了恩仇生死而闪耀着人性真善美的光辉,是从小我到大我的跨越,提升了本诗的思想境界。
关于这两句,有一种理解为以精卫的口吻表达,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还有一种理解为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第一种理解,“我”是指精卫,“子”指子孙;第二种理解“我”指作者,“子”指精卫。这两种理解都带有“愚公移山”的影子,都体现了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如果剥离诗歌断章取义,这两句这样理解是无可厚非甚至非常恰当的。但如果是置于全诗之中则似有不妥,有文理不通之嫌,诗中三、四句就很费解,第六句“山中草木五全枝”虽然是解释“口穿”原因的,但多情的读者又怎能不因山上“草木无全枝”而心生凉意,除非解读者有意选择性的忽略。是的,“高山未尽海未平”饱含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理想,但是作者似乎更愿意引领我们去思考山尽海平后惨不忍睹的景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科学论断嘛!
本诗语言质朴,但意蕴深远。综合运用了叙述、写景、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让读者既能感受到精卫的执着而悲苦形象特点,又能通过画面描绘认知到填海后的悲惨荒凉景象,同时深切感受到作者饱满而沉郁的悲悯情怀。
五、高考真题(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Ⅲ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查看更多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精卫词》赏析

文档大小:1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