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与可没于陈州:没,通“殁”,死亡 2、少纵即逝矣:少,通“稍”,稍微 3、而节叶具焉:具,通“俱”,俱全 (二)古今异义 1、初不自贵重:贵重,古:看重;今,价值高 2、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古:这样;今,也许 3、废卷而哭失声:废,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4、吾将以为袜:以为,古:把……当做;今,认为 5、发函得诗:发,古:打开;今:发送 6、而读书者与之:与,古:赞成;今:给 7、以书遗余曰:遗,古:赠送;今:遗失 (三)词类活用 1、形容词做动词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老,养老 (2)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3)与可厌之:厌,厌恶 2、名词作状语 (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蜩腹蛇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 3、意动用法 (1)初不自贵重: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四)一词多义 1、熟 执笔熟视:仔细 而操之不熟者:熟练 2、语 近语士大夫:告诉 有“车过”“腹痛“之语:说法 3、过 不学之过也:过错 有“车过”“腹痛“之语:经过 三、句式 (一)判断句 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庖丁,解牛者也 3、轮扁,斫轮者也 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5、《筼筜谷》其一也 (三)省略句 (1)子由为《墨竹赋》以(之)遗与可曰 (2)吾将以(之)为袜 (3)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 (四)倒装句 1、疑否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 (1)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3、状语后置 (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3)足相蹑于其门 (五)固定句式 1、岂复有竹乎:岂……乎:哪里……呢? 2、世岂有万尺竹哉?:岂……哉?:哪里……呢? 课后习题: 一本文很能体现苏轼信笔挥洒、姿态横生的特点。文笔似闲散,意脉却流畅而完整。试逐段细读,完成下列各题。注意贯穿其中的感情逻辑和思想逻辑,把握其形散神聚的特点。 参考答案 1.作者记了哪些事情?引了哪些诗文和典故?体会叙述、引用与议论之间的关系。 文章第一段阐述了文与可的绘画理论和自己在艺术实践中的体会,第二段,追忆-在交往的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第一件事,写文与可把求画的人拿来的缣素扔到地下,并说要拿它做袜子;第二件事,记文与可与苏轼二人围绕着二百五十匹绢和万尺长之付开的玩笑,并回忆起“贳笞谷偃竹图”的来由;第三件事,追述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的一首“贳笛谷”诗曾引得文与可夫妇为之喷饭。第三段则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缘由。 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典故,随手拈来,自然贴切,绝无矫揉造作之感。他引用的诗文有苏辙的《墨竹赋》、文与可“书尾复写一诗”和苏轼的和诗,以及苏轼《洋州三十咏》其一《贳笛谷》、曹盂德祭桥公文。引用的典故有:庖丁解牛、轮扁斫轮、“渭川千亩竹”。 2.本篇既谈“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又记《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它的出发点是说理还是抒情?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2.本文以抒情为主,兼具叙事和说理。对绘画理论的阐述、对《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的叙述,其实都是围绕着文与可、苏轼与竹的这段深厚的感情展开的,文章的中心是通过对与画竹相关的绘画理论的阐释和生活琐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文与可的真挚情谊,流露了苏轼对文与可的深切怀念。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参考答案 l为《墨竹赋》以遗与可遗:赠送。 2.投诸地而骂诸:之于。· 3.以为口实口实:话柄。 4.余为徐州为:这里是“到……做官”的意思。 5.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6.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大约,左右。 三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可是现在画竹的人们却是(把竹子)一节节地接起来,一叶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 2.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我不能做到这样,但是我心里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3.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人们)平时觉得自己很明白,但事到临头却突然变得糊涂起来,难道只是画竹是如此吗? 4.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我认为其中包含着深邃的道理,难道不是吗? 四苏轼的文章放得开,“横说竖说”,都能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一篇回忆、悼念亲友的文章,写了许多戏笑的内容,却更能见作者与文与可生前之情和失去友人的悲痛。试对照以下两小节文字,说说它的艺术效果。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参考答案 苏轼总是能用极精练的几个字就形象鲜明地描绘出人的外部动作或内心情感。如写文与可夫妇在谷中“烧笋晚食”时收到了苏轼的来信,当看到苏轼称他为“清贫馋太守”,并夸张地说他能吃掉千亩竹子时,信中假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