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古诗文教学 现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文一共120多篇,其中文言文14篇。古诗大多在《古诗两首》或《古诗三首》中,小部分诗词出现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当中。古诗的编排大多和单元语文要素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和单元人文主题联系比较紧密。 古诗文教学为什么要聚焦核心素养?凸显核心素养的路径是什么?如何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笔者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古诗文教学聚焦核心素养的缘由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的“课程目标”是围绕核心素养来确立的。2022年版课标在“学业质量内涵”中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可以看出,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的学业质量标准,对我们教学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东西是否鲜活,是否具有生长力,是否汲取到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都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情感的滋养,关注学生思维的磨砺,关注语言文字在情境当中的运用,目的是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并能举一反三,让学习更有成效。 教材中的古诗精巧短小,字字珠玑,篇篇有情,音韵和谐,平仄相间。可以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首歌,就是一段情。它们有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更有独特的表现手法,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古诗文独有的文体特点,让它在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提升当中能起到特别的作用。学生浸润其中,能夯实言语根基,丰厚文学底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打好精神底色。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文去感受文学之美,去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进一步提升思维、促发审美,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二、古诗文教学凸显核心素养的路径 2022年版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强调:“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这样的表述,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古诗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浸润其中,并以语言运用为基础,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 1.浸润:“读”占鳌头。 读,是学古诗文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只有读,把节奏韵律读出来,学生才能浸润其中,并渐渐体会到诗的美妙。 这里的读,是贯穿始终的读,是循序渐进的读。初读,读正确,字正腔圆;再读,读出节奏,有板有眼;三读,读出意境,有滋有味。将读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并给予学生读的方法,让他们读得充分,读有技巧。读着读着,学生会逐渐理解诗文意蕴,体会作者的情感,深深爱上古诗文。当然古诗文的读,方法多样:讲究平仄的诵读,半读半唱的吟读,和着乐曲的唱读,且歌且舞的美读,化身为作者的演读…… 2.品味:“嚼”出滋味。 古诗文语言精练,每一个文字都是诗歌生命的精神与细节。那些凝练的文字,内涵丰富,它们是有声音、有色彩、有气息、有温度的,特别值得咀嚼、品味和推敲。 譬如说《游子吟》中的“密密缝”,可引导学生这样来品:“母亲是在怎样的情景当中密密缝?”“如果你就是诗中的儿子,能不能联系‘意恐迟迟归’,想想母亲在‘衣’中缝了什么?”“是的,缝进去了温暖、担忧、不舍。”学生一旦进入诗的情境,动了真情,联想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和辛苦操劳,他们的回答一定是发自肺腑的,感情真挚的。再如《清平乐·村居》中“卧剥莲蓬”的“卧”,为什么用“趴”“躺”等就感到别扭,只有“卧”让人觉得舒服、自然、惬意、自在?“卧”就在反复对话当中活了起来,学生自然感受到小儿的可爱,也就明白最喜小儿的缘由。 叶圣陶说过,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对文字的咀嚼和想象,就没有成功的古诗文教学。只有对文字保持足够的敏感,教学才不至于蜻蜓点水,才能让学生的生命感发从语言的大地上生长出来,让古诗文教学变得有滋有味。 3.表达:以“写”促学。 “写”能丰富画面,丰满形象,让学生读进去,加深印象后再读出来。譬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生用语言描述:“看,荷叶密密的绿绿的,一层又一层伸向远方,和天空连在一起。再看那荷花,分外娇美,特别是那红色的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更加红艳。”再读那句诗,就不一样了,眼前就浮现出“无穷碧”和“别样红”的动人情景。 “写”能丰富语言,发散思维,
Ta的资源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