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小学课件 / 文档详情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5 对韵歌 人教部编版.docx 立即下载
2023-10-28
约2.5千字
约4页
0
1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5 对韵歌 人教部编版.docx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5 对韵歌 人教部编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韵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对韵歌》是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识字部分第五课的内容。这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课文。学习这篇文章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国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美文。教学目标1.认识“对云雨风花鸟虫”七个生字。2.会写“虫云山”三个字。3.了解对韵歌这种文学形式。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对云雨风花鸟虫”七个生字。2、会写“虫云山”三个字。难点:知道什么是对韵歌和背诵课文。教学策略:1、在网上查找资料制作好课件2、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把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图文结合的直观教学并引导学生朗读和自主合作学习从而让教学效果更好。一、导入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学习一篇优美有趣的课文出示课件对韵歌三个字随机解释对韵歌的含义。过渡语:在学习美文之前我先让大家欣赏几幅美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来自大自然的朋友吧。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1、边播放图片边提问学生这是什么这个字怎么读。读过之后找学生口头组几个词老师相机做指导。然后让学生通过男女生交替读和小组赛读等形式记住其他几个生字。过渡语:同学们欣赏过美丽的图片老师再带领大家去果园摘果子好不好?但是要想进入果园必须先成为神枪手要不然不给进果园里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吗?。2、出示带生字的气球和带生字的水果课件做神枪手和摘果子的游戏让学生能够掌握认识生字。我设计了气球和苹果上面分别写了不同的字。过渡语: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棒!你们知道吗?生字宝宝可调皮啦它们呀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都躲到课文里了老师怎么找都找不到生字宝宝说了要想那把它们全部都找出来必须把课文读得又响亮又准确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帮老师吗?3、学生初读课文(范读、齐读、男女生赛读)通过齐读分散读学生领读的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轻松学会背诵课文。特别是变成歌曲来唱更增添了学习的多样性。三、识记、背诵对韵歌1、课件每出示两幅图就指名让学生说这是什么对什么。2、理解词语。(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山山水水十分清幽秀丽形容风景优美。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4)理解“柳绿桃红”。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②说一说:()的桃花()的柳树。教师启发: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景色。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柳绿桃红”。③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④个别读齐读。3、反复诵读(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2)男女生对读。(3)师生对读。(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四、加强巩固写字教学1、认识3种笔画。(1)提(㇀):顿提上去变尖顿不要太大要写出粗细注意提上去的方向角度。(2)撇折(ㄥ)顿撇出去变尖再顿提上去变尖。(3)竖折(∟)顿竖下来再顿横过来。2、重点指导书写。(1)“虫”:口写得扁一些竖在竖中线上不要写太长第五笔是平提要稍微向上倾斜。(2)“云”:部首是“二”上下结构。(3)“山”:中竖直直距中线竖折上斜有坡度右竖向内略出头。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4、学生练写交流反馈。5、点名上台展示写字作品。五、拓展延伸和总结1、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2、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一起分享对韵歌的魅力吧!六、板书设计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5对韵歌“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5 对韵歌 人教部编版

文档大小:1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