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大数据助推信用风险管理创新.doc / 文档详情
大数据助推信用风险管理创新.doc 立即下载
2025-01-03
约4.9千字
约9页
0
3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数据助推信用风险管理创新.doc

大数据助推信用风险管理创新.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数据助推信用风险管理创新


当前,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使得银行的业务发展愈加艰难;另一方面,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已突破了支付领域,开始全面拓土至传统银行业务领域。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准确定位市场机会和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成为银行实现战略转型的有效途径。
商业银行大数据战略背景
银行业务领域和盈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和金融创新不断发展,国内银行收入来源以利息为主、利润增长依赖信贷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面临严峻挑战,银行需要尽快进行经营模式转型,寻找市场机会和新的业务增长点。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实现业务扩展的准确定位,通过对客户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应用,准确预判业务的潜在需求人群,并根据不同客户群的特征制定差异化的业务拓展策略,从而提高客户粘合度和运营效率,为银行的经营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电子商务企业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企业和个人的金融行为和习惯。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掌握了用户的核心信息资源,其金融服务建立在用户经营或消费等核心信息基础之上,因此具有渠道优势和较快的推广速度。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对客户信息的分析开发专属产品,实现客户的精准化营销和差异化服务,建立与客户更紧密的粘性;在此基础上,电子商务已从单纯的支付中介逐步扩展交易撮合、支付代理、融资、保险等一系列金融中介服务,开始蚕食银行的经营优势。因此,银行也必须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客户信息和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在客户营销和市场拓展方面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客户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的经营和交易信息与银行割裂,加剧了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客户信用风险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信用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需要推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构建更加丰富的客户信息平台,关注客户各类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预判风险变化趋势。
商业银行具备开展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的先天条件。银行拥有广阔的大数据资源,亿级客户每日交易往来的数据积累形成了庞大的结构化数据资源,但现有技术手段和工具对这些数据的利用仍然有限。企业自身信息系统中产生的运营数据大都是标准化、结构化的,这些数据只占到了企业所能获取的数据中的15%。对于企业而言,85%的数据是广泛存在于外部系统、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媒介的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社交网络、移动计算、传感器等新兴渠道和技术的涌现和应用。现阶段,银行业务的载体与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仅对原有15%的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银行需要借助由大数据构建的企业经营全景视图来进行风险管理、产品营销、业务创新等活动,进而寻找最优的模式支持商业决策。
信用风险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国内经济向“新常态”的逐步转型、金融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渗透,银行传统的信贷风险管控体系面临严峻挑战。一是经济增长换档回落以及经济结构深入调整带来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二是企业跨地域、集团化经营业态的发展,风险传导机制复杂,增加风险管理难度;三是银行信贷规模增长以及客户结构深刻变化,传统信贷业务模式下的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存在较高的优化需求,基于大数据新型信息化风险监控模式成为大势所趋。因此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跨平台、跨业务条线、跨区域的数据整合和风险信息挖掘,建立新型风险监控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信贷风险管理难度增大。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有周期波动的特点,并且与宏观经济周期具有较强正相关性。经济上行周期,信贷规模顺周期扩张形成“涨潮效应”,一旦经济进入下行周期,“落潮效应”显现,资产价格回落导致贷款质量恶化。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经济减速的下行周期,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凸显,小企业经营风险较高,银行风险管理难度较大。因此深化和完善风险监控体系,建立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监控流程是应对系统性风险的必要举措。
交叉风险日益加剧,需要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风险联动控制。金融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从行业来看,通过供应链关系,上下游行业之间风险传导的可能性加大。从公司来看,经营多元化、区域分散化趋势明显,风险关联关系复杂,风险联动控制困难。因此整合日益互联互通的数据平台,基于广泛的数据获取方式,完善大容量、多类型的数据存取功能,实现及时在银行间系统共享数据是新形势下风险管理的必要路径。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改变银行信息获取、分析和运用的渠道和机制,为信息化风险监控创造技术条件。一方面,随着客户交易行为的积累,运营过程产生了海量数据,有效的数据清洗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可从海量数据中识别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从而提高银行数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大数据助推信用风险管理创新

文档大小:3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