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郑桂华:“读写结合”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感.docx 立即下载
2025-01-24
约1.3千字
约3页
0
1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郑桂华:“读写结合”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感.docx

读《郑桂华:“读写结合”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感.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郑桂华:“读写结合”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感
细细品读这一篇文章,挖掘属于自己的心得。
认真阅读郑桂华的《“读写结合”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对“读写结合”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更新。
首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对读写结合有一定的思考与分辨意识。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活动。读写结合的内涵大家都能说出二三,无外乎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阅读与写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智力活动,但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的。现在广泛的“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就说明两者关系密切。但是,它们的应用场景都是一样的吗?郑桂华教授指出了它们不同的价值取向:“以读促写”中读为手段,写为目的,更侧重于写作教学;而“以写促读”则是以作者的写作思路为线索,去还原当时的写作情景,以便更准确领会文章的意图。
对这两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要时刻警醒自己备课时对课型侧重点的定位,在上课的时候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要有相关的教学反馈。
其次,在备课与上课时我们要有一定教学策略。
作为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的痛点和难点。我无处下手,以致于每次的写作课都是打打马虎眼就过去了,学生有成效吗?很惭愧地回答并没有。
一个学期以来,我曾做过片段式写作,但是,读了郑教授的文章,发现自己更侧重于“以写促读”。比如说在教授《狼》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狼或者农夫的视角改写成一篇现代文,同学们写得兴趣盎然,无疑,这样的写作是有意义的。但如今细细想来,这一任务更多侧重的是通过不同视角来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谈不上写作教学。
我也曾为了应付考试,要求学生去大量搜集“万能开头结尾”,甚至让他们背下来,可是几次检测,学生努力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好成绩。有的同学完全堆砌所背素材,一篇文章没有结构没有立意;有的同学开头结尾耳目一新,中间却是流水账;有的同学全背全抄,一点都不审题。以至于谈及要写作文,便是哀嚎一片。老师没方向,学生学得苦。
写作教学中还很讲究效率与策略,只有目标明确、方法引导,才能让学生真正扎实地走进写作、发自内心地爱上写作。
就此,郑教授提出:一定要厘清“以读促写”的教学中“读”为“写”提供哪些支撑?
首先,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拿教材中选编的文章来说,每篇文章都有其亮点与长处。这些亮点可以充实我们的写作素材库。或是一个词,如《春》中的“闹”;或是一系列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部分;或是一个人物,2020年江西中考作文就要求“请在初中语文课文中选择一位你尊敬的人物作为对象,写一篇文章,或讲人物故事,或写人物对你成长的影响,或就人物的言行品格发表看法。”
其次,阅读为写作提供语言模型。通过借鉴行文思路、语言风格、写作手法等,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能够搭建一定的框架。写作方式则可点评可仿写可谈心得,其中仿写是行文的基础,要行之有效,就要形成“教——学——写——评——改——升格”系统。
回想自己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反馈得极少,好像作文就是应付的任务,从不会让学生去有反馈,以至于写了,评了,没后文了。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舍得把时间放慢一些,让学生的每一次写作都得到有效的指导、反馈与升格。
路漫漫,作为语文教师,写作教学仍是重头戏。今后,扎实理论,努力实践,让写作也可以在阅读中快乐进行。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读《郑桂华:“读写结合”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感

文档大小:1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