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衔接-挖掘文本资源让读与写“无缝衔接”.doc 立即下载
2025-02-20
约2.8千字
约6页
0
1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无缝衔接-挖掘文本资源让读与写“无缝衔接”.doc

无缝衔接-挖掘文本资源让读与写“无缝衔接”.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6页
无缝衔接挖掘文本资源让读与写“无缝衔接”

笔者最近参加了镇江市六年级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中作文一项的阅卷工作,从中发现小学生要想作文成绩凸显必须过三大关,即审题关、表达关、真情关。但大多数学生的习作不是语言空洞,就是生搬硬套,缺乏真情。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最终目标也应该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会学生运用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是一种技能,宜于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如何历练?其实,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的范文,它不但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也为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范式,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潜藏的写作资源,把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自然衔接。
一挖掘文本资源,学会审题
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题审错了,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每一篇课文的题目入手。
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文章的“文眼”所在。如果在教学每篇课文时能引导学生读懂作者题目的用意,这对学生在习作中提高审题能力将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笔者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注意让学生课前读题、审题,由关键词判断文章将写些什么。学完课文后,笔者还让学生再次读题,回想课文所写内容与学生课前设想的是否一致。感受作者题目与内容的一致、统一及题目的准确性。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课文《姥姥的剪纸》一课时,笔者出示了《轮椅上的霍金》这一题目。让学生通过比较知道这两个题目的表达关键不一样:一个重在写姥之的剪纸,另一个重在写人物。而文章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目究竟有什么好处呢?在学生学完全文后,通过讨论明确了答案:“姥姥的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仅是赞美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更想告诉读者,姥姥用剪纸传达着祖孙间浓浓的亲情!而《轮椅上的霍金》则重点向读者展示了躺在轮椅上的霍金居然创造了如此非凡的科学成就,作者由衷地从心底赞叹他。在比较中,学生明白了两者的不同。
当然,课题形式异彩纷呈。有的题目往往以不同的题材内容和特定的语言形式出现,有的题目往往反映作者的情感态度,有的题目直接交代中心,有的是名著的节选采用改写缩写的形式,有的巧用语法和修辞手段来命题……这些课题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文章的内容,统领着全文的材料,显示着行文的思路。每当学到了新的取题方法,笔者就提醒同学们讨论自己写的文章曾经出现过的类似取题之困惑。
通过对“文眼”的研究,学生明白文章题目的重要并积累了取题目方法。于是,习作前,学生也能从题目入手找到关键词,把握习作的重点。例如,习作《童年的一件趣事》,学生通过审题懂得必须抓住“童年”和“趣”这两个关键词,所记的事必须是童年时期发生的;所写的事情必须有“趣味”,而且只能写“一件事”。审题无误,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
挖掘文本资源,学会构段
如果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搭好文章的骨架等于完成了文章的一半。在学生审清题目,知道文章所要写的重点内容后,必须在头脑中构思列出写作的提纲,这便是文章的结构。好的构段方式能使文章承上启下,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教师在教学课文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剖析课文的构思,讲清作者是如何根据写作目的确定课文主旨,并围绕其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在学生领悟课文的精妙构思,掌握带有规律性的一类文章的结构模式后,学生就能打开广阔的思维空间,写出结构严谨、主旨集中的文章来。翻开小学语文教材,分析教材中的段落结构形式,发现构段方式大致有下列五种形式: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因果式、概括具体式等。根据这些段落结构形式,在教学中坚持读写结合,学生的构段能力也就能逐步提高了。
例如,在学了《烟台的海》一文后,学生知道了全文运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烟台的海的冬春夏秋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以“家乡的一处美景”为主题目写一篇总分总结构的文章。学生们在范例的模仿下,列出了“家乡的田野”“家乡的小河”等很多题目,并且模仿《烟台的海》去写,一篇篇高质量的习作很快诞生了。学生也从文本中感悟到了篇章结构生成过程的重要。
当然,教学中,还可让学生领悟、吸收文本的精华,依托文本,在拓展练笔中巩固运用。例如,仿《黄鹤楼送别》的文体形式写《桃花潭送别》,仿《广玉兰》手法写《我喜爱的一种花》等。这样不断地强化训练,使学生的构段能力在模仿与反复训练中稳步提高,逐步达到质的飞跃。
三
挖掘文本资源,学会表达
如果说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那么表达则是文章的血肉。通过了解,笔者发现学生在习作时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心里一肚子话,却找不到合适的句子把它形象地表达出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体会句子的表达,并把一些适合准确表达自己感情的句子、语段积累下来,在其中选择一些具有典型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无缝衔接-挖掘文本资源让读与写“无缝衔接”

文档大小:1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