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杨氏之子-试讲稿.doc / 文档详情
杨氏之子-试讲稿.doc 立即下载
2025-02-20
约2.1千字
约6页
0
1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杨氏之子-试讲稿.doc

杨氏之子-试讲稿.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6页
杨氏之子试讲稿

《杨氏之子》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试讲题目是《杨氏之子》,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认真聆听:
师: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
师: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师: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师:同学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
师:没错,罗斯福就是如此巧妙的回绝了朋友的要求。
师:这,让你想起谁来了呢?
师:没错,就是我们昨天故事中的小主人公--杨氏之子。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杨氏之子》
二、初读
字词
师:首先,老师要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于上节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师:现在,请同学们合上课本,一起看PPT,老师已经将本节课的生字词整理到了PPT上,哪位同学愿意自告奋勇的站起来,为大家进行示范朗读。
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
师:她读完了,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
师:嗯,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师:那具体朗读的内容有问题吗?
师:嗯,我听到有同学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那这个字我们应该读为--诣。
师:来,你再来读一遍。这回记住了吗?非常好,请坐。
师:同学们,那这个“诣”是什么意思啊?
师:没错,就是“拜见”。
师:除此之外啊,中还有一个字的字形比较复杂,老师要再给大家强调一次,对,就是这个“禽”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师:你的手都快举到天花板上去了,快站起来吧。
师:嗯,这个记忆方法可真实用,没错。“禽”就是一个“人”加一个“离”,在写上面的部首“人”时,我们要写的大一些,盖住下面的离,这样啊,才会写出一个美观的“禽”。
出处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老师带领大家初步理清了文义,同时,对杨氏之子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师:那《杨氏之子》这篇,你们还记得出自哪里吗?
师:没错,就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性格
师:那作者是怎么形容杨氏之子的?
师:没错,就是“甚聪慧”。
师:这个“甚”字是什么意思,你们还记得吗?
师: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就你吧。
师:嗯,他说是“非常”的意思,那连起来解释就是?没错,就是说杨家的儿子非常的聪明。
师:一个九岁的黄口小儿,作者却给予他如此大的赞誉,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小学合作讨论
师:现在,老师就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杨氏之子的“聪慧”体现在哪里?
师:好,开始你们的讨论吧。
师:嗯,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大家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师:第一组已经自觉的坐好。你们找到了什么呢?
师:哦,你们说杨氏之子的聪慧体现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中。
师:那你说说,未是什么意思?嗯,没有,那闻呢?
师:是用鼻子闻?这好像就翻译不通顺了。
师:闻啊,其实是个古今异义字,在现代指用鼻子闻,古代则是指听闻。也就是说--没有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禽类。
师:杨氏之子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
师:是的,因为前面孔君平说:此为君家果。
师:这个此指的是什么啊?没错,就是杨梅。
师:那孔君平说杨梅是你家的水果。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啊?
师:哦,你说,这只是表层含义。
师:那它的深层含义是?
师:是的,杨梅的第一个字是杨,而杨家也姓杨,所以孔君平就信手拈来,开了个玩笑。
师:那这能看出孔君平是个怎样的人呢?
师:对,幽默,风趣。
师:那大家现在就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想想当时的孔君平应该会有着怎样的神态?
师:嗯,笑着,就像长辈逗晚辈那种玩笑的样子。
师:那现在,大家再换个角度想一想。
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又是什么深意呢?
师:是啊,孔雀的第一个字是孔,你也姓孔,却没见你俩是一家。
师:在这里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师:杨氏之子在回答孔君平时,是思索了很久吗?
师:哦?回答的很迅速,这是从哪看出来的?
师:对,就是这个应声。说明他连思考都没进行,脱口而出就回答的如此精妙。
师:确实,他真的非常聪慧。
师:第三组,你们有什么想要汇报的呢?
师:哦,你们觉得杨氏之子除了聪慧外,也是个很懂得礼数的孩子。
师:这是怎么看出来的啊?
师:是啊,家里来了客人,9岁的小孩就想到拿出水果来款待客人,确实是个懂得礼数的孩子。
师:其实,在面对孔君平的玩笑时,杨氏之子也体现出了懂得礼貌的好习惯,因为他不但没有表示出反感生气,而且通过“孔雀”之名,既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又避免两家伤了和气。
三、小结
师:好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上节课理清文义的基础上,深入的体会了杨氏之子的聪慧。
师:其实,历史上类似如此的孩童,还有很多。
师:课下,就请同学们搜集历史上其他著名的神童故事。
师:好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杨氏之子-试讲稿

文档大小:1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