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7页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以生活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以生活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以生活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文/张晓云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作用。关键词:化学;现状;误区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样的现象,不管是教科书的编写,还是高考试题的呈现,还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都会注重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大家都明白:单纯理解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运用,才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在让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而且更应该让他们知道“能用它来做什么”,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才会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和他人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对化学实用性的认识。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现状新课改以来,我们常常会感受到:不管是在公开课教学中还是评优课或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很多老师在课的设计中会运用“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注重化学与STS的联系。我们还会感受到学生对与生活相联系的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所以,他们才会有很强的求知欲,才会从心底喜欢上化学。在我省也有一些老师对生活化情境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如南京金陵中学特级教师李惠娟,她发表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文章如:《从生活中感悟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案例》,《在传统中寻求突破——〈钠的性质及其用途〉的教学设计及案例》,《教育应是既见数目又见森林的过程——“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与案例》,《让硅担当起不可或缺的角色》——硅的教学设计案例》等,我都一一拜读过,在拜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李老师的文章所折服,因为在李老师的设计中她自始至终都能以生活为中心,让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喜爱上化学,觉得化学是有用的。2001年高二(4)班学生对李惠娟老师的教学评价反馈资料中写道:①化学课堂精彩,李老师的教学方法独特、新颖;教学的情感丰富、诱惑力强。想不专注听下去,难!②哪天有化学课,我们一早就怀有一种期待、这一天都有一份好心情,上化学课对我们来说真是一种享受!③我早就耳闻李老师的口碑,但现在我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名不虚传”,无论是李老师的课前准备还是课堂投入,都无可挑剔!难怪她是我们班公认的老师中的最佳!④棒!棒!!棒!!!教风一流、人品一流!教学与人品的完美结合!perfect!(完美无瑕)。从李老师学生对李老师的评价来看,他们很喜欢李老师,当然也非常喜欢她的课,喜欢她的课是因为学生从她的课堂中能够处处闻到生活的气息,觉得学习化学不仅可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活,还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误区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在生活情境中及时提炼教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教学的摆设。否则,教师就容易走进一些生活化情境教学的误区。1.喧宾夺主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分突出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而将知识搁置于从属地位,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很大程度上冲淡、稀释了知识的本位。(.fwsir.)曾听过一节课,讲到酯的知识,有一位教师一开始就用多媒体播放很多品种的花还有红烧肉的图片,花很美,而红烧肉非常诱人,播放时间足足花了五分钟。反思:本节的导入只是想要说明花和红烧肉中的成分是酯类物质,这样的情境并没有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思维深处,产生新的思考、新的问题,因此是没有必要浪费很长的时间。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把学生带入一个他们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重要的是要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丰富生动、更扎实有效。太过于突出生活情境的创设,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会是事倍功半,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分析理解,努力地在臃肿的“躯壳”里搜寻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弄得不少学生晕头转向,根本谈不上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将知识恰当地融入学生个人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中体验生活与知识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2.凭空虚构有些老师为了赶时髦,达到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而牵强附会、硬生生地将一些不适宜“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扣上“生活化”的帽子,以此表明自己是新课标、新理念的积极执行者和拥护者。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生活情境教学,生活情境也并非是教学的万能钥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渗透生活情境。3.偷梁换柱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或生活现实出发。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