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张中行《早期的烤肉》阅读答案 材料一: 早期的烤肉 张中行 民国初年,来北京的外国人有个口头禅:“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辜氏民国十九年(1930)作了古,二三十年之后,兴趣由人转到物,口头禅变为:“到北京不可不吃三烤。”所谓三烤是烤鸭、烤肉加烤白薯。 三烤之中,对烤肉我有较深的印象,又当时所见,现在不能再见,所以想只谈这一烤。 标题,烤肉前加“早期的”,是因为那时候的烤法与现在大不相同,总括言之是:那时候是立而自烤,现在是“坐享其成”。 立而自烤有野意,甚至可以说有诗意;坐享其成就不成,而是变旷野为华堂,烤肉由独霸而降为菜肴的一种,野意没有了,诗意就更谈不到了。 我第一次吃烤肉是三十年代初。其时全北京只有两家:一家资格最老,在宣武门内路东安儿胡同西口外,名“烤肉宛”;一家较年轻,在鼓楼前以西一溜河沿路南,什刹海东北岸上,名“烤肉季” 两家的规程一样,都是回民所经营,只卖烤牛肉(当时习惯,烤用牛肉,涮用羊肉)一种,兼卖白酒和小米豆粥,算作烤肉的辅助品,主食烧饼自己不做,由附近烧饼铺供应。 当时的北京,商业充满封建气息,买东西讲究到老字号。食物也是这样,有大大小小的名品,住北京时间长了,总要一家挨一家地尝一尝。 忘记同谁结伴了,是夏天,往烤肉宛去尝烤牛肉。铺面非常简陋,只是一大间屋子。靠南是烤肉的地方,并排两个烤肉支子,形状很像磨坊的磨,一个圆平台(餐厅圆桌那样大小),中间一个一尺多高的铁圈,上面扣着中间略微凸起的铁支子。铁支子由并排的宽三四分的铁片组成,两片之间有缝,因为常用,已经被牛肉的油汁塞满。 圆平台四面放四条粗糙的板凳,是顾客的“站”位。靠北是一个桌子,上面放着碗、筷糙子、碎葱、碎香菜、麻酱、酱油等用具和调料;还有一个切牛肉的案子,上面放着牛肉、刀、碟子等。 切肉的是个五十上下的大汉,想来就是铺主宛某了。他相当胖,浑身只穿一条单裤,最高处在肚脐以下一寸许。 这位铺主非常精干,除了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帮着送肉和调料以外,一切都是自己干,包括安置顾客和算账。肉,据说是起早到肉市精选来的,切得也好,薄而匀。 且说我们这次去,一进门,铺主就指示小伙计:“两位,让到那里。”接着,小伙计问吃多少,立刻就把肉和调料送来。我们照北京人的习惯,右脚着地,左脚抬起踏在板凳上,然后来用长竹筷子夹蘸过调料的肉片,放在支子上烤。 支子下烧的是某种松木,烟很少,略有香气。支子很热,肉片放在上面,立刻发出咝咝的声音。 翻腾几下,可以吃了,于是一口白干一口肉,很有塞外住蒙古包的意味了。吃的后半,酒不能再喝,恰好送来烧饼,于是烧饼加烤肉,喝一碗粥,完全饱了。 放下碗和筷子,就听见铺主在那边算账:什么什么几吊(铜元十枚称一吊)几,什么什么几吊几,一共多少钱。妙在算账时候,他的刀不停,仍在切。 这一次吃得很满意,以后当然不免还想去。每次去,都大有获得,吃得好是其一,更有意思的是欣赏铺主的风度,裸露着大肚子,忙而不乱,真够得上“坦荡荡”了。 三十年代晚期起我移住北城,出门向东走,不远是名列燕京一景的银锭桥。此桥是前海和后海的交界,往东是前海的东北角,一条小街,由西向东迤逦,名一溜河沿。 西口内路南有消闲人的赏心地三处,由西向东是:烤肉季,小楼杨(卖茶),爆肚张。 因为离得近了,所以想吃烤肉,就舍远求近,常到烤肉季去。两家相比,货,像是宛家好一些,但这也许是厚古心理在作祟;人,当然是宛家在上,因为季家已经沾染新风,乖巧谨慎,没有宛家那种坦荡荡的风度。但季家也有优点,是得地利,烤的时候可以面对前海,看看水波荡漾。 一晃二三十年过去,烤肉也有了大变化。顾客多了,一脚在上一脚在下那种自烤的办法行不通了;又,既然是名声在外的佳肴,待客的场面也不能不讲究。于是而改建,而扩大,简陋变为堂皇,单一变为多样,门里门外更热闹了。 不久之前,有个朋友约我吃午饭,原想吃砂锅居,因为座位已满,转往烤肉宛。多年不去了,难免为局面的整饬宽大而惊讶。走入,烤肉支子不见了。 坐下,四处看看才知道,卖的主要是各种炒菜。问有烤牛肉没有,说只有烤羊肉,要几盘,过一会可以送来。羊肉就羊肉吧,要了一盘,尝尝,既不热,又没有当年那种焦嫩的香味。勉强吃一些,算账,相当贵。走出来,我半玩笑地同朋友说:“牌匾是烤肉宛,实际是既无烤肉又无宛,所谓觚不觚,觚哉觚哉!” 补记:本文写于1985年前后,文中餐馆点评不可视为今日情形。 材料二: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出现一种被人称为“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的形态。这些散文的作者大都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是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一些融会了学者的理性思考和个人的感性表达的文章。“学者散文”的出现,显示了知识分子关注现实问题和参与文化交流的新的趋向。 (节选自董正宇《也说“学者散文”》)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
Ta的资源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