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 1、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的皇帝是()。A.明成祖B.明英宗C.明太祖D.明宪宗【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明朝建立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元朝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俗称为“省”,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设立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和军政,统称“三司”。这样,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故本题选C。 2、夸父逐日的故事记载于()。A.《山海经》B.《庄子》C.《齐谐》D.《吕氏春秋》【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正确,夸父追日出自《山海经》。相传在黄帝时期,夸父族首领夸父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B项错误,《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C项错误,《齐谐》是古代先秦神话集,属于记载奇闻逸事的志怪书籍。D项错误,《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故本题选A。 3、下列典故与对应人物错误的是()。A.卧薪尝胆——勾践B.围魏救赵——孙武C.纸上谈兵——赵括D.指鹿为马——赵高【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正确,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B项错误,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将田忌、孙膑率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C项正确,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国大将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导致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D项正确,指鹿为马,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二世的时候,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4、诗句“扪虱倾谈惊四座”涉及一个历史典故,下列历史人物与此典故有关的是()。A.王猛B.范雎C.庞统D.王导【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项正确,扪虱而谈,意思是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出自《晋书·王猛传》,讲述的是王猛的故事。B项错误,范雎,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辅佐秦昭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长平之战爆发,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使得白起大破赵军。C项错误,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D项错误,王导,字茂弘,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开国元勋,政治家、书法家,镇军司马王裁的儿子。故本题选A。 5、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的人是()。A.周恩来B.毛泽东C.孙中山D.魏源【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振兴中华”的口号最早是由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孙中山在《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写道:“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故本题选C。 6、以下典故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指鹿为马②请君入瓮③约法三章④卧薪尝胆A.④①②③B.①④③②C.④①③②D.①④②③【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①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比喻颠倒是非。发生于秦朝。②请君入瓮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喻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常用作书面语。发生在唐朝。③约法三章出自汉代荀悦的《汉纪

文库****品店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