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语文)测试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 1、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是我国第一次以自己提出的空间探测计划进行国际合作的项目,项目合作方是()。A.美国B.欧洲C.印度D.日本【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是在1997年由中科院空间中心提出的,即利用两颗轨道相互交叉的卫星进行大范围的磁层空间同步探测的设想,它是首个由中国科学家提出并以中方为主的空间探测国际合作计划,也是中国与欧洲合作的第一个科学探测卫星项目。故本题选B。 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传输用到的光导纤维就是一种,关于光导纤维说法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能够导电B.光导纤维与玻璃的成分一样C.光导纤维具有耐碱性D.光导纤维传递的是光信号【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是一种能够传导光波和各种光信号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传输原理是“光的全反射”。A项错误,光导纤维能使光像电流一样沿着导线传输,但是传导的不是电信号,而是光信号,因此,光导纤维不能导电。B项错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玻璃的主要成分除了二氧化硅还有硅酸钠和硅酸钙,二者有相同的成分,但不是完全一样。C项错误,光导纤维不具有耐碱性。D项正确,光导纤维是一种能够传导光波和各种光信号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故本题选D。 3、下列哪个成语的典故不是出自《孟子》?()A.刻舟求剑B.杯水车薪C.拔苗助长D.出尔反尔【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B项正确,杯水车薪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意思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C项正确,拔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意思是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D项正确,出尔反尔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比喻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4、以下科学家及其成就对应错误的是()。A.生物学家——童第周B.火箭之王——钱伟长C.桥梁专家——茅以升D.导弹之父——钱学森【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A项正确,童第周(T.C.Tung,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0日),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B项错误,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兼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C项正确,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故茅以升为桥梁专家。D项正确,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选B。 5、下列古代药学著作中,成书时间距今最短的是()。A.《千金要方》B.《黄帝内经》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千金要方》是唐朝孙思邈所著,是综合性临床医著,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B项错误,《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成书于西汉时期。C项错误,《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成书于汉代。D项正确,《本草纲目》,本草著作,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

文库****品店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