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 1、在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是()。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B项错误,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C项正确,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被陈毅誉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D项错误,渡江战役是指1949年4月21-23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消灭国民党主力,占领南京总统府,宣告南京解放。故本题选C。 2、清朝前期,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相比前代,清朝的手工业部门出现的新现象是()。A.手工工厂出现B.南方制瓷业超过北方C.丝织业推广到北方D.棉纺织业兴起【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清代前期,无论是社会生产力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一种新的社会经济水平上,清代手工业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之明代又有了进一步的增长。这主要表现为:手工工厂出现,作为商业资本代表的包买商空前活跃,商业资本日益侵入生产领域,控制小生产者;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比明代增多,规模也有所扩大,特别是在地区分布上已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了内地;手工业的雇佣劳动数量显著增加,手工业工人与作坊主、工场主的劳资对立更加尖锐,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末期一个越来越不可忽视的社会矛盾。故本题选A。 3、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妃子是指我国古代的()。A.西施B.王昭君C.貂蝉D.杨玉环【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讲的是唐玄宗为取悦杨贵妃而不惜命人从现在的四川乘驿马兼程运送新鲜荔枝。所以诗句中的妃子指的是杨玉环。故本题选D。 4、1924年国民党“一大”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不包括()。A.联俄B.联共C.扶助农工D.团结知识分子【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1924年中国国民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孙中山以总理身份出席,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的三民主义发展为新的三民主义,以适应时代潮流。新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就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故本题选D。 5、下列文学作品与其作者对应,正确的是()。A.《骆驼祥子》——巴金B.《呐喊》——鲁迅C.《长恨歌》——欧阳修D.《儒林外史》——蒲松龄【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巴金,本名李尧棠,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家》、《春》、《秋》等。B项正确,《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C项错误,《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欧阳修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醉翁亭记》。D项错误,《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蒲松龄是清代杰出文学家,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故本题选B。 6、“—问三不知”这个典故出自()。A.《论语》B.《孟子》C.《

文库****品店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