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语文)测试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 1、六月初六日,()称为“回娘家节”。六月六日前后,小麦已经收打完毕,正处在一个农闲阶段,是探亲的绝佳时期,民间遂有“六月六,走罢麦”的俗语。A.晋北地区B.晋中地区C.晋南地区D.晋西地区【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国情社情。晋南盛产小麦,六月六日前后,小麦已经收打完毕,正处在一个农闲阶段,是探亲的绝佳时期。民间就有“六月六,走罢麦”的俗语。故本题选C。 2、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B.物体的静止是绝对的C.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D.研究物体运动时,选取的参照物都是相对地面静止的【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A、B两项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即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C项正确,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保持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D项错误,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影响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判断。若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故本题选C。 3、关于交通标志颜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用于禁令标志的边框、底色、斜杠,也用于叉形符号和斜杠符号、警告性线性诱导标志的底色等B.黄色:表示警告,用于警告标志的底色C.蓝色:表示指令、遵循,用于指示标志的底色;表示地名、路线、方等的行车信息,用于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底色D.黄色:表示地名、路线、方向等的行车信息,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指路标志的底色【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A项正确,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用于禁令标识牌的边框、底色、斜杠,也用于叉形符号和斜杠符号、警告性线性诱导标识的底色等。B项正确,黄色或荧光黄色表示警告,用于警告标识的底色。C项正确,蓝色表示指令、遵循,用于指示标识的底色;或表示地名、路线、方向等的行车信息,用于一般道路指路标识的底色。D项错误,绿色表示地名、路线、方向等的行车信息,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指路标识牌的底色。故本题选D。 4、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米内。A.10B.20C.30D.40【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内。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周围10米之内,禁止人员进入;若已经在10米范围之内,应单足跳出危险区。故本题选B。 5、中国明清时代出现文学艺术创作的高峰。以下作品其内容揭露和抨击了社会的黑暗面,带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是()。A.《菜根谭》B.《随园诗话》C.《镜花缘》D.《儒林外史》【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菜根谭》作者为洪应明,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佛、道三家思想,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B项错误,《随园诗话》作者为袁枚,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涉及到诗歌的方方面面。C项错误,《镜花缘》作者为李汝珍,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D项正确,《儒林外史》作者为吴敬梓,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故本题选D。 6、下列不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A.谭嗣同B.康广仁C.杨深秀D.梁启超【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都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故本题选D。 7、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是()。A.珍妮纺纱机B.蒸汽轮船C.火车D.汽车【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A、B、C三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珍妮纺纱机、蒸汽轮船、火车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D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7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故本题选D。 8、据《范子叶然》的记载,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将火药用于民间民生应用,我国最早将火药用于军事是在

文库****品店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