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 1、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的人是()。A.周恩来B.毛泽东C.孙中山D.魏源【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振兴中华”的口号最早是由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孙中山在《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写道:“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故本题选C。 2、下列属于警戒色的是()。A.斑马身上黑白相间的条纹B.交通警察执勤时,胸前和背上有鲜艳的黄色,让人一眼就认出来C.大黄蜂身上黄黑相间的条纹,特别显眼D.某些植物的花朵特别鲜艳,跟周围环境的颜色反差很大【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警戒色是某些动物体表具有对捕食者起提醒和警告作用的颜色,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如大黄蜂身上黄黑相间的条纹,目的是在威慑和警告其他动物不要靠近,属于警戒色。故本题选C。 3、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下列关于PM2.5说法错误的是()。A.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输送距离远B.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燃油等过程中金属燃烧而释放的烟尘尾气C.PM2.5能影响成云和降雨过程,间接影响着气候变化D.PM2.5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越低,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A项正确,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选项与题意不符。B项正确,科学研究显示,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选项与题意不符。C项正确,PM2.5能影响成云和降雨过程,间接地影响气候变化。在降水多的地区,PM2.5可能会助长降水,雨量更多,而在降水少的地区,它可能会抑制降水,让雨量更少。选项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PM2.5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选项中“空气中含量越低”说法错误。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4、下列哪组词语都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A.蟾宫折桂、桂冠、连中三元B.问鼎中原、独占鳌头、蟾宫折桂C.连中三元、五子登科、名落孙山D.金榜题名、桂冠、独占鳌头【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蟾宫折桂是指在科举考试中成功考中,连中三元是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但是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一般指冠军或杰出的人物,与科举考试无关。B项错误,独占鳌头是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蟾宫折桂是指在科举考试中成功考中,但问鼎中原指的是企图夺取天下,称霸全国,与科举考试无关。C项正确,连中三元是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五子登科是指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名落孙山意思是考试或选拔未被录取,均与科举考试有关。D项错误,金榜题名是指科举得中,独占鳌头是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但是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一般指冠军或杰出的人物,与科举考试无关。故本题选C。 5、在日常生活中,鸡蛋一般不能用水冲洗干净了再存放,是因为洗干净了的鸡蛋()。A.易被细菌侵入变质B.易变软C.易破裂D.不易被煮熟【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鸡蛋表面布满了人眼看不见的小孔,鸡在生鸡蛋时会有一层胶状物质将小孔封住,使细菌不能侵入,蛋内水分也不宜蒸发,起封闭蛋壳上气孔的作用,既能防止细菌进入鸡蛋内,又能防止蛋内水分的蒸发;保持蛋液的鲜嫩。用水将鸡蛋冲洗后,胶状物质就会脱落,易被细菌侵入,使鸡蛋变质。故本题选A。 6、最早提出纳米尺度上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是()。A.费曼B.格莱特C.德雷克斯勒D.肖克莱【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A项正确,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是第一位提出纳米概念的人,最早提出了纳米尺度上科学和技术问题,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B项错误,格莱特,《格林童话》中角色。C项错误,埃里克·德雷克斯勒于1979年在斯坦福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纳米科技研究小组。他认为有朝一日纳米机器人可以像科幻小说家描述的那样来承担人类所有的工作。D项错误,威廉·布拉德福德·肖克莱,美国物理学家,曾获利布曼奖金、巴克利奖金、康斯托克奖金、霍利奖章,1956年度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得主之一。他研究的领域包括固体能带、铁磁畴、金属塑性、晶粒边界理论、有序-无序合金、半导体理论应用和电磁理论等。故本题选A。 7、“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语出自()。A.孔子B.宋太祖C.唐

文库****品店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