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语文)测试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 1、在古代,女子12岁称()。A.碧玉年华B.及笄之年C.豆蔻年华D.金钗之年【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碧玉年华,指女子十六岁,即破瓜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所谓二八年纪,破瓜之年。B项错误,及笄之年,指女子满了十五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C项错误,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D项正确,金钗之年,指女子十二岁的年纪。故本题选D。 2、阿胶以山东产者最为有名,为()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A.牛B.狗C.鹿D.驴【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阿胶,中药材名,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功能主治:滋阴补血,安胎;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故本题选D。 3、下列诗句描绘夏天景色的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B项错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江雪》,描绘的是冬天的景色。C项错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D项正确,“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南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的是夏天的景色。故本题选D。 4、下列名称不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A.惊蛰B.芒种C.寒食D.寒露【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可通过二十四节气歌方便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A项正确,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它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B项正确,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的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C项错误,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又称禁烟节、冷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D项正确,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选C。 5、塔西佗陷阱是指()。A.是指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B.是指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左右)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1.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2.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C.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D.现代民主制下,政治家为了迎合自身的利益驱动而形成的民生投入的不足或刚性发展,从而造成民生缺少或民生过度的现象。【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正确,塔西佗陷阱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历史》,是塔西佗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所说的话:“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之后被中国学者引申成为一种现社会现象,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B项错误,题干表达的是中等收入陷阱,他的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C项错误,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D项错误,民生陷阱是指,在民主制下因迎合选民的利益驱动形成的民生投入的刚性发展。解决民生是治国施政的核心,它事关民心的向背、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但是,解决、改善民生,一定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国力实际,循序渐进地解决和改善,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否则欲速则不达。盲目追求超前民生,陷入“民生陷阱”,弊多利少,后果严重。故本题选A。 6、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

文库****品店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