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力》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力》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用一个推箱不动的生活实例出发,细致分析,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静摩擦力存在的条件。在滑动摩擦力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认知,从而对摩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指导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物理学习当中已经知道。二力平衡、重力和弹力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物理分析方法。为静摩擦力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思维与心理方面,他们能从所观察到的现象中总结知识。由于静摩擦力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困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学生容易被感性认识所支配,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造成认知错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降擦力的概念。2、了解滚动摩擦力和摩擦力的利弊。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静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2、摩擦的利弊。教学难点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课时:1课时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一个人用力推一个放在水平面上很大的箱子,但是箱子没有动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箱子为什么没有动?箱子和地面间有无力的作用?二、实验探究1、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弹簧秤有读数?得出静摩擦力概念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产生静摩擦力?让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重复刚才实验,注意观察弹簧秤读数,发现问题,得出最大静摩擦力概念和静摩擦力范围。(0<F≤Fmax)学生活动: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线连接木块和弹簧秤,用力水平拉弹簧秤,不要使木块移动,并读数。回答问题:桌面对木块有阻力作用。思考讨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相对运动趋势。重复实验,慢慢拉动木块,注意观察弹簧秤读数(木块刚开始移动时读数最大)。点评:通过实验得到静摩擦力的概念,分析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再得到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2、教师活动:给学生出示课堂练习:(1)如图1所示,各接触面光滑,墙壁对小球有无静摩擦力(2)如图2所示,人用力推木箱,但没有推动。地面对木箱有无摩擦力?图2图1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注意学习假设法和二力平衡法在分析静摩擦力时的运用。点评:由实验分析静摩擦力有无,教给学生分析判定静摩擦力的方法。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和分析皮带传送问题,总结出静摩擦力的方向。学生活动:将毛刷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用手按住向前推(不要移动),观察毛的变化(弯曲)回答老师问题(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观察皮带传送问题,判定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向)总结: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点评:通过实验分析静摩擦力的方向。三、课堂练习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1)当拉力大小变为5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少?(2)当拉力大小变为12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少?(3)此后若拉力又减小为5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少?(4)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少?解析:Ff(1)当拉力时,物体没有运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F5Nmax静摩擦力,Ff5NFf(2)当拉力时,物体滑动起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F12NmaxFFmg0.5102N10N滑动摩擦力,N(3)当拉力又减小为5N时,由于物体仍在地面上滑动,所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为仍为滑动摩擦力,所以仍是10N。(4)当拉力撤去后,由于物体继续在地面上滑动,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为10N。答案:(1)5N(2)10N(3)10N(4)10N四、拓展思考教师活动:摩擦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是有益的,许多地方是有害的,和学生一起讨论摩擦力的利弊。尽到学生结合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来讨论。学生活动: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摩擦力有益的和有害的实例,讨论如何减小防止摩擦力有害的一面。五、板书设计1、静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且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方向最大静摩擦力(0<F≤Fmax)2、摩擦力的利弊六、课后作业完成课本26页第8题,第10题课后反思学生在理解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在今后将通过大量的例题,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学习。这部分是学生难理解的内容,最后通过对比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

文宣****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