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听听,秋的声音》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听听,秋的声音》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独有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丽。3、仿照诗歌的形式,自己写几句诗文。【过程与方法】1、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互读等形式加强朗读的训练指导,读出秋天美的感情。2、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画面显示,形象感知,体会秋韵。3、制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想象,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试着写诗文,互相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味诗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对美的欣赏能力,在续写诗文中获得创作的快乐。【教学的重点】1、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并试着编写几局诗文。2、从秋天的音响中,勾画秋天美好的景象。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浓浓的秋情。【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来了四周的变化和留意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秋天来了,谁观察过我们西樵四周的环境有什么变化?(指名说)对,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走进声音的世界,静静地听,然后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意思?看谁的耳朵最灵。(课件播出几种声音,生猜)2、再次听声音,想象一下是怎样一幅情景。(指名说)3、课件播放画面。4、你还想听听更多有关秋的.声音吗?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把美妙的声音编成了一首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5、指名读课题,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二、初读课文,帮助正音1、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说说略读提示中教我们怎样学习诗歌。(指名)2、自由朗读诗歌,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3、师检查生的识字情况:⑴自由练习;⑵小老师教读;⑶指名读;⑷会读的站起来读。4、找6人读诗歌,每人读一节,帮助正音。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思:想想读中你听到什么声音?(板:黄叶、蟋蟀、大雁、秋风)2、把喜欢的声音的那一节自由多读几遍。3、生把喜欢的那节指名读,生评,说说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多种形式读:师范读、男女读、小组读、愿意的站起来读)4、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什么?5、学了这几节,你体会到什么,有什么感受?6、把三节美美地读一读。7、听听,走近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声音?(指名说)8、秋的声音,在……(引生读第5节)9、仿诗歌,自编诗歌。10、导读第6节,你感受到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一节?(齐读)四、总结,并布置作业秋天,从远处匆匆地来,向远处匆匆地走,回去就让我们把这美妙的秋的声音读给家长听,也把自己编的这收诗歌写下来,好把秋记在心中。《听听,秋的声音》教案2设计说明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把握,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本课是阅读课,教学时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本课“阅读提示”,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课文,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课设计上的另一突出特点是朗读的指导,采用教师的配乐范读、学生的朗读、默读等方式深入感悟文本,以读促讲,以读促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深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学前准备1.搜集秋天的声音及图片。(师生)2.预习生字,读懂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3.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文。学习重点1.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2.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文。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游戏导入,质疑引入(用时:5分钟)小游戏:听音说画。1.课件播放各种声音。2.引导学生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3.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4.板书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1.学生倾听。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听到的声音。3.学生闭目倾听、想象;全班交流、汇报。4.齐读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1.请说出下列事物所对应的声音。风()羊()猫()虎()雨()雷()流水()汽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2分钟)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你脑海里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2.老师想请6位同学朗读诗歌。猜猜看,为什么请6位同学?注意读准读通,相机正音。3.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4.小游戏:找声音。(文中描写秋的声音的句子)1.学生听老师读课文说画面,然后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其他学生倾听。

雨巷****轶丽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