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⑵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主要是整数的运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在教师创设的了解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不错的数学思维品质。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第三、范例讲解和随堂练习始终是学以致用的有效方法。范例讲解与随堂练习都是学生加强理解法则、正确利用法则的地方。范例讲解时应引导学生步步说理,随堂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小组评价、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有必要教师给与规范矫正。四、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我将“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法利用到教学中,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简述如下)1、引入新知———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今年恰好举行了世界杯,因此通过足球净胜球问题引入教学,情境活泼、自然。在学生回答(—1)+(+1)=0和(+1)+(—1)=0时渗透“正负抵消”的思想引入讨论整数加法的几种情形。2、探究新知———行1)类比小学学习加法的“实物数数法”(1用一个表示,—1用一个表示,那2就用两个表示的方法)和“正负抵消”法形象直观得出一组有理数加法的结果,教学时除(+2)+(+3)教师示范得出外,其他几例均可学生自主得出,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述自身的方法时及时给与积极的评价。2)联系前面数轴,利用数轴也可以形象得出上述四组数的结果。在教学时要强调加法的“叠加性”,此处学生易出错。如在讲(—2)+(—3)时学生虽然明白—2表示从原点出发往西移动2个单位,但在加上—3时易犯“又从原点出发”的错误,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是先讲点的移动再移动然后用数学式子表示,在此基础上出示其它几个算式,让学生利用点的移动说明运算结果;第二是联系孩提时学数数(数手指)的方法进行类比。在此处的教学师应加强引导,在讲完第一个式子的表示过程后其他三个让学生依照刚才教师的方法和思路独立完成,在学生发表见解时师可以让其他学生给出矫正和评价。3、得出新知———省在前面形象得出结果的基础上教师诱导学生从四个例子中发现一般的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2)+(—3)=—5(+3)+(—2)=+1(+2)+(+3)=+5(—3)+(+2)=—(—4)+(+4)=0问: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一个有理数同0相加,和是多少?在引导学生观察前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的讨论中,在讨论中师可诱导学生先看式子的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的关系,再诱导学生看和的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关系。如果学生有困难,师可引导学生分类:同号类、异号类、相反数类,观察符号与绝对值特征,再请学生发表自身或小组成员的见解。此处应肯定学生朴素的语言特别应表彰有独特见解和说得完备的学生。最后师生一起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4、利用新知———信此处的`“信”主要是指在利用法则解决问题时对照法则“步步说理”,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法则用好法则的信心。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时更要着重强调、矫正、理清思路和步骤。然后师生一起“解后思”:在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此处又是“省”),在随堂练习时教师关键是反馈矫正、积极评价5、联系实际、小小拓展;为落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此处可安排两道实际应用题:如:请根据式子(—4)+3举出一个恰当的生活情境;(此例有很多好情境,教师应对举例举得好的学生给与积极评价

是丹****ni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