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纸的故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纸的故事》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人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2、学会课文生字14个,却别形近字“导、异”“代、化”;能给生字确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课文中“异口同声、自豪、不禁”等词语的意思。3、会按“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写句子;学会用“怎么”来提问。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纸的发明过程。5、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弄清纸发明的过程,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2、教学难点:了解纸发明以前的书,说说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三、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16个新词,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3、学习1-5自然段,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出示课本,问:这是什么做的?拿出“报纸”、“作业本”、“课外书”问。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纸”,小朋友们,有什么奇怪的问题从你们的小脑瓜里蹦出来了呢?(生自由提问,教师理出有用的问题。)这一张张白花花的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同学们都非常奇怪,只要今天我们学了《纸的故事》这篇课文之后,那么一切问号就会消失了。(出示课题,请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以下自学要求:(1)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住字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2)认真阅读“单元学习提示”,明确要求和具体操作步骤。(3)尝试运用部首查字法做课后作业第2题。2、检查指导。(1)浏览课后生字,学生提出确定部首有困难的字,教师指导解决。(2)以“带”字为例,请同学介绍查字典的过程。3、再读课文。(1)放声自由朗读课文。(2)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3)说说课文围绕“纸”主要讲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完成课后练习3。三、学习课文1-5段。1、让学生充分自由读后完成填空练习。纸发明以前,书是用()做的,它太()了。后来,人们为了(),就用()做书,可是太()了。劳动人民()。2、检查讨论,得出板书:(材料)(特点)竹片笨重丝绸价钱贵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1-5段。四、课堂练习。1、完成课堂《作业本》1、2、3题。2、抄写生字各3遍。3、比一比,组词。图()异()州()检()圆()导()洲()验()紧()絮()豪()毫()《纸的故事》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1.背景知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远古时代还没有纸,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即“甲骨文”),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又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造纸。从此,纸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阿拉伯和欧洲等地。2.教材特点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发明的经过。全文共8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讲用竹片做成的书。第3、4、5自然段讲写在丝绸上的书。第6、7自然段讲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第8自然段赞叹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近字“豪、毫”和“纪、记”,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理解16个新词语的意思,辨别“发明”与“发现”。2.会用“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写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题。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4.知道纸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退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清纸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四、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录音带。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2.读懂文章1一5自然段,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书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3.完成《作业本》1、2、3。(二)教学过程1.揭题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用的课本、作业本,看的报纸、杂志是用什么做的?这一张张又白又光滑的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纸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一切。(出示课题)请大家把题目读一遍。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小沛****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