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探究.docx 立即下载
2025-08-15
约2.5千字
约7页
0
1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医药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探究.docx

中医药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探究.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药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探究

	下面是一篇小编精心准备的中医中药在中医药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探究的论文,欢迎各位中医学专业毕业的同学阅读哦!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辨证治疗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与排便有关的腹部不适或腹痛为主证的功能性肠病,往往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与大便性状异常,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本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约占消化道疾病门诊的30%~50%。根据临床主导症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其中又以腹泻型最为多见。西药多用解痉药、止泻药、导泻药、抗抑郁药等对症治疗,但存在副作用大、价格昂贵、复发率高等缺点。根据主症的不同,本病应归属于中医“泄泻”、“便秘”、“腹痛”、“腹胀”等范畴。在临床中,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疗效满意,现归纳如下:	1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的FGIDs罗马Ⅱ标准,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累计有12周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①症状在排便后缓解;②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③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在排除可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后,可建立IBS的诊断。	2辨证论治	2.1肝郁脾虚型	主症:每因精神因素而诱发,腹痛、腹泻,泻后痛减,常兼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则:抑肝扶脾,调理气机。方药:痛泻要方加味。炒白术15g,白芍15g,防风12g,陈皮10g,木香6g,枳壳12g,炙甘草6g。加减:腹痛明显,加用延胡索12g,同时加大白芍用量,可用至30g以上,炙甘草用10~15g,加强缓急止痛之功;腹胀明显,加柴胡10g,大腹皮12g;肝脾气滞,便秘为主者,白术生用,可用至30g,另加槟榔15g,青皮6g,莱菔子12g。	2.2寒热错杂型	主症: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大便黏滞,或夹黏液、泡沫,或泄泻与便秘交作,脘腹喜暖,口干不喜饮,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则:调和肠胃,寒热并用。方药:乌梅丸加减。制附子10g,桂枝9g,党参15g,炒白术15g,苍术12g,干姜10g,炙甘草6g,黄柏12g,黄连10g,当归10g,乌梅12g,木香9g(后下)。加减:少腹疼痛、胀满畏凉者,去黄连,加小茴香9g,荔枝核12g,白芍12g;胃脘灼热,口苦者,去干姜、附子;腹胀甚者,加厚朴15g,大腹皮15g。	2.3脾胃虚弱型	主症:大便溏泄、清冷,甚则完谷不化,稍进油腻生冷则症状加重,腹痛、腹胀,喜按喜揉,面色萎黄,神疲食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治则:健脾益气。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5g,炒白术15g,扁豆15g,山药15g,陈皮10g,炙甘草6g,砂仁6g(后下),桔梗6g,莲子15g,薏仁15g,黄芪15g。加减:久泻不止,肛门重坠,加升麻6g,柴胡6g;脾虚湿盛,加苍术15g,厚朴12g,白豆蔻10g。	2.4津亏肠燥型	主症:大便硬结难下,状若羊屎或卵石状,3~4d1次,腹胀,腹痛,舌红,苔薄少津,脉细。治则:增液行舟,润肠通便。方药:增液汤加味。麦冬15g,玄参15g,生地15g,沙参12g,当归10g,枸杞子15g,白芍15g,甘草5g,枳壳10g。加减:便秘严重者,加生首乌15g,槟榔15g,柏子仁12g,火麻仁12g;腹痛明显者,加重白芍、甘草用量,另加延胡索12g,川楝子10g;腹胀明显者,可加大腹皮15g,木香10g;气虚者,加生白术30g,黄芪18g。	3临证用药心得	腹泻型病人,若泄泻日久不止,可酌加乌梅、石榴皮、椿根皮等以涩肠止泻;若阳虚明显者,则合用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以温肾固涩止泻。“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气虚清阳不升者,可选加升麻、防风、荆芥、羌活等祛风药,具有祛风胜湿、升阳止泻之功;“湿胜则濡泄”,脾虚湿盛者,常用苍术、炒白术。苍术芳香燥烈,运脾燥湿之力最雄健,宜重用15~20g,配伍炒白术相须为用,健脾燥湿之力更强。对于腹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酸枣仁、地黄、首乌、当归等滋腻滑肠之品应慎用。曾治一肝郁脾虚型腹痛腹泻患者,用逍遥散加减得效。后因患者诉失眠,于方中加入酸枣仁致腹泻复发。	对于便秘,气虚者常重用生白术配枳壳,能运脾润燥,宽肠通便;气滞者,常选用五磨饮子(乌药、槟榔、枳实、沉香、木香);津亏者常用生地黄、首乌、沙参、麦冬等滋阴增液润肠之品。润肠通便而不伤正的种仁类药,如柏子仁、火麻仁、郁李仁等,各型便秘均可选用。少用或不用大黄、番泻叶等攻伐泻下之品,以免损伤正气。	“不通则痛”,气滞、血瘀、肠道积粪均可导致腹痛。气滞者加入金铃子散(延胡索、川楝子),重者加五磨饮子;腹痛较甚,部位固定者,多为久病入络,瘀阻肠络,于方中加入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往往止痛效果较佳;瘀血之症较明显者,则根据腹痛部位分别选用少腹逐瘀汤(少腹疼痛)或膈下逐瘀汤(中上腹部疼痛)效果更好。	4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医药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探究

文档大小:1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