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15篇(经典)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数学教学计划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由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坐标的方法.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2、会用象限和坐标轴说明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并会根据点的位置,确定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的符号.3、掌握确定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5、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教学重点:1、掌握象限或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2、会求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学用具:直尺、计算机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讨论,探究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主动探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介绍了象限与坐标轴.初步体会到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今天我们需要开始新的探索,发现数学知识.下面看例1例1、指出下列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解:描点画图后,可以从图中观察出,A点在第二象限;B点在第三象限;C点在第四象限;D点在第一象限;E点在x轴上;F点在y轴上.做完这道题后,你发现能直接从点的坐标判断出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吗?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后,可总结如下:象限与坐标轴的定义都是以图形的形式直观给出的通过本例题,又总结出了相应的代数规律.渗透了数与形的结合.并培养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能力.练习:习题13.1的第三题初中数学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推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既要教会学生做人,又要努力提高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重视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力争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定进步。二、学情分析分析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发现试题难易适中,优生多(24人),后进生也不少(5人)。优生率达50%,及格格率达到88%。两极分化明显,后进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帮助。分析学生的试卷后我发现: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很不熟练,解答综合性试题题时仍缺乏灵活性,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分析问题不仔细,也不全面。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相关的运算;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2、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3、探究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及梯形、等腰梯形性质与判定;4、会分析数据并从中获取总体信息。过程方法目标:1、发展学生推理能力;2、建立函数建模的思维方式;3、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与内涵;4、提高几何说理能力及统计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经验,增加逻辑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联。2.本学期奋斗目标:优秀率:55%;合格率:92%;差生率:低于2%。四、教材分析第十六章分式:1、本章主要学习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2、本点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解分式方程。3、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本章主要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及其性质,学习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难点:逐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意识;建立反比例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模式。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本章主要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习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会利用三边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2、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理解与应用。3、教学难点: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理解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九章四边形:1、本章主要探究两类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关的性质与判定。2、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梯形及特殊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3、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本章主要学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理解它们所反映出的`数据的本质。2、教学重点:求平均数、中位数与方差;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表达的

努力****弘毅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