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3、教材的重难点:(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4、教学目标:(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5、学生情况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二、教法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三、学法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四、教学程序(一)复习准备1、口算。+-+1-3+2、笔算。+--+12522485(生完成后,请生汇报运算顺序。)(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2、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3、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请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计算的?)(分数的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还可以怎样写?)12=4=3答:航模小组有3人.孩子们,请看下面这幅图,你能独立解答吗?(改变题里的条件与问题,让学生读题,分析条件与问题,找出解题的方法)第一步求:摄影小组有多少人?第二步求:气象小组有多少人?算式:3=4(人)算式:4=12(人)综合算式:3=33=12(人)答:气象小组有12人.(引导学生小结)(三)反馈练习2510024(生分组完成,完成后请生说出运算顺序)生独立完成后小结。(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57页的练一练1、2题。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2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四第一个红点的内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之后进行教学的,本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既为学生提供练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与分数有关实际问题作准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3)通过参予数学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利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时紧密联系乘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加强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是突破本课重点难点关键之所在。教学方法: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创造性成分也比中年级学生有所增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

永梅****3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