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3、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二、教学重点1、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三、教学难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2、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欣赏雪景、雾凇、霜景,并思考问题。1、雪是怎样形成的?雾是怎样形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2、复习物态变化“三角形”,引入新课。3、展示学习目标二、学习新知(一)升华和凝华现象1、根据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出问题,解释现象。北方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为什么?这是固态冰变成气态水蒸气的升华现象。2、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表面会有冰花。思考:窗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还是外侧?答案:内侧。并解释: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晶。3、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1)、樟脑丸越来越小是什么物态变化现象?学生答:升华。(2)铁丝网上的霜是什么物态变化现象?学生答:凝华。4、总结:升华是物质有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凝华是物质有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1、观看实验视频: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总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2、分析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3、从分子角度来看,吸放热使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发生变化,分子间距发生变化,从而使物质实现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三)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1、解释雪、霜、雾凇的物态变化过程2、解释烧黑的灯泡的物态变化过程3、解释飞机播撒干冰降雨中的物态变化过程4、解释舞台上“雾”的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过程(四)达标训练1、请指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2、请指出下列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五)课堂小结(六)基础试题三、课堂测试四、布置作业1、课后作业2、基础训练初中物理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八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材通过事例、实验引入课题,教材的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重视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探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学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进一步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二、教学目标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编排特点,结合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3)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4)知道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增大而升高。2、能力目标(1)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2)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3)培养物理科学实验探究研究方法3、德育目标(1)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选择生动、趣味性强、直观的实验,不但有力地说明大气压的存在,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还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说明原理和变化3、大气压的变化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与学法:(一)、说教法1、设计思想本节课总体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方法。全班分为六个学习小组,天才

含平****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