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几点体会论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16
约7.6千字
约14页
0
1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几点体会论文.docx

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几点体会论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几点体会论文

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其他文理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音乐鉴赏课不是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而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多年来,我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里就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谈点个人的粗浅体会。一、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形象要上好音乐鉴赏课,首要的条件就是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形象,如果离开这个前提,音乐鉴赏课将背离审美核心而变成空洞无物的说教课。一般来讲,根据形象特征可将艺术分为两大类:“情态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与美术相比,美术多侧重于“情态”,并通过“情态”曲折地表达“情感”;而音乐多侧重于“情感”,并通过“情感”曲折地表达“情态”。关于音乐的情感表现性和情态“描绘性”在音乐美学界一直是一个非常富有争议性并富有魅力的话题。强调音乐“表现性”的人们认为:音乐的所谓“描绘性”的真正意义在于音乐的审美体验是音乐激发的情感间接地通过“统觉”和“通感”所引起的联想而实现的。这种联想其本质是由音乐的情感内容引起的,因而所谓音乐的情态“描绘性”其本质还是音乐的情感表现性。强调音乐“描绘性”的人们则认为:一连串的声音组合是没有任何感情意义的,但音乐能感动人,其秘密在于声音触动了人类模糊记忆中的视觉表象,这些视觉表象虽不一定构成情节,但却是人类情感体验的源泉和依托。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既要重视音乐的情感表现性,又不可忽略音乐的情态“描绘性”。虽然,音乐的所谓“描绘性”并非音乐美的本质,但对于学生而言,用音乐来表达情感这是不足为怪的,但音乐能“描绘”情态和情节似乎显得不可思议,这也就为音乐的表现性增添了巨大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把握音乐教材的形象时,不管音乐是在“描绘”某个具体的形象,还是在表现情感或理性内容,都需要教师正确把握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即正确理解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和声、配器等音乐诸要素的表现意义。音乐正因其具有非语义性和非描绘性特征,所以,我们对音乐的所有“技术性分析”和“戏剧性分析”以及所有的“语言启发”和“非语言启发(如视觉形象启发)”,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音乐作品的形象激活。正如费尔巴哈所说:“感情的对象就是对象化的感情。当音调抓住你的时候,是什么抓住了你?你在音调中听到了什么?难道不是听到你自己心灵的声音吗?”是啊!到底是什么抓住了我们听赏者?……课本第一单元首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个问题如同费尔巴哈所问的“你在音调中听到了什么”一样。我们教师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音乐中听到自己心灵的声音。教学案例: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第一部分赏析:在《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里,当宣叙调找到《欢乐颂》的动机后,低音弦乐奏出《欢乐颂》主旋律,这是《欢乐颂》主题第一次呈现,音乐低沉、沙哑、悲怆、凝重,仿佛是描述英雄身经百战、遍体鳞伤之后,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通往自由解放的道路)。此时,喜悦伴随着伤感,欢乐伴随着痛楚,希望伴随着委屈。总之,一种难以言状的复杂情绪由低音弦乐慢慢地诉说。当《欢乐颂》主题第二次演奏时,主奏乐器换上了中提琴。委婉深沉的旋律仿佛在表现英雄正在沐浴欢乐的阳光,正在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当《欢乐颂》主题第三次演奏时,小提琴如梦如幻的旋律宛如欢乐女神时隐时现、稍纵即逝。当《欢乐颂》主题第四次演奏时,铜管乐队奏出辉煌壮丽的旋律,仿佛是欢乐女神降临人间,金光灿烂,普照全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从痛苦走向欢乐,从斗争走向胜利。其实,这么多的形象比喻,其真正的目的就是努力让学生的心灵最大限度地贴近贝多芬的精神世界。二、音乐教师要不断积累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音乐本身就属于人文科学,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要上好音乐鉴赏课,教师就必须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积累。现代的音乐鉴赏不同于以前以欧洲音乐为核心的音乐欣赏,其本质上已成为以音乐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离不开其自然环境及文化生态的影响,其音乐文化与本民族、地区的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绘画、建筑、雕塑以及科学是融为一体的立体文化生态系统。人类文明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东西两个文明形态,其本质区别在于对主客体关系的态度上。西方文明在“人天对抗”哲学思想背景下出现“神权”与“人权”的长期斗争,体现在音乐上就是“禁情”与“表情”的斗争。近代以来,西方音乐从神权的奴隶地位发展为人文主义表情艺术。所谓“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就是指音乐从“禁情”走向“表情”的过程。而从古典到浪漫、从印象到现代都是表情性音乐审美情趣在人文主义背景下的继续发展。欧美近现代音乐在西方人文主义的旗帜下逐步发展形成几个具有区域人文特征的亚文化生态体系。法兰西文化的“浪漫”,意大利文化的“洒脱”,德奥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几点体会论文

文档大小:1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