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反思最新精编.docx / 文档详情
教育教学反思最新精编.docx 立即下载
2025-08-16
约2.5万字
约45页
0
4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育教学反思最新精编.docx

教育教学反思最新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教学反思

【精选】教育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育教学反思1在教学信息化和形式多样化的新趋势下,高校教师必须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形成新的角色信任和期待,增强职业使命感,涵养大学教学品性,实现教育理念创新。本文通过对固有的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并从信任学生的角度提出建立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学习合作体的对话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必须以人类文明的全球视野进行终身学习,要有面对未来的创新教育理念,以教育的初心和科学的精神在教育教学和自我职业发展中实现超越。一五个问题(一)“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就能教好学生吗?常言道教师应“为人师表”“严于律己”这固然没错,因为只有自己严格要求了,学生就会受其言行的影响,强调固有规范,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问题在于,用恪守既定的规则来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是否就是严格要求?传统的教育认知,教师是要指引学生成长,而现在孩子受现代媒介的冲击,碎片知识广泛,其经历、视野远超以往学生,对教师的崇高和师道尊严不再是举手投足的膜拜。在“严于律己”“严格要求”的同时又要让学生对教师容易接近,“严于律己”“严格要求”不是刻板到没有灵活的变通,所以转变传统的教师自我定位是相当重要的。(二)付出越多就越好吗很多尽职的老师都曾被“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对学生要倾尽心力”的观念而折磨,认为如果“我”没有尽全力帮助到学生,“我”就很失职,有时怕自己的付出不够,对学生因自己懈怠学业而临时抱佛脚的姿态来求助,老师也是有求必应,时间没有规律。特殊辅导有时是各种即时工具24小时准备着,以为这样可以提供更大的方便,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好计算,取得的效果也只能算微乎其微。过度付出的结果是,教师个人时间很多被消解掉,提供的却是保姆式地追学服务。因此必须思考如何有价值地使用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并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什么是自己的责任”。(三)教学效果是否就是“相安无事的过程”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他的工作对象是塑造新一代的人。传授知识固然是本体,但更深层次的是思想引导、心灵关怀、人格养成的关注与投入才是根本。现在很多高校都会将课堂教学效果与评教体系联系起来,评教体系的建立本意是好的,是对教学情况的信息反馈,但评教的分数结果真的与信息是对称的吗?学生评教的能力和态度能否反映相应质量?为配合规则,形成“相安无事”的好效果,而长期的“相安无事”是否会导致教学不想深管,只要表面秩序规范,内容得过且过,师生各得其所,这是否会将师生关系变得利益化,走向冷淡化,“相安无事”后面会不会有更大的忧虑。(四)“有问有答”就是互动的课堂吗“课堂沉默”是目前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非老师不问问题,而是“有问无答”。这使得教学考核非常重视鼓励和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以增强师生互动。但并不是课堂上有老师提问、有学生回答就表明有正常的教学互动。问题的设计、提问的目的才是检验互动的成效。“为问而问”的课堂,有时问得太牵强或太简单,从某种程度上是有悖于问题的初衷,自然学生就不是太主动回答,问问题是引发继续思考的途径,不是为问有答的目的。还有一种课堂就是一问一答之间很热闹,对学生不知所云的回答,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回答,就简单夸张的表扬回应,短暂的表象互动后,并不能引发深入思考。如何设计问题是引发思考的重要手段,在资讯时代不是将问题停留在“是什么”上,而是“怎么样、为什么”,一系列好的问题设计应该是从已有的一定信息量上,基于学生的回答调整问题的方向和深度,逐步引导到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启发学生的兴趣点上。(五)“很会教”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吗怎样的老师才是会教的老师?是很会讲明白一件事?还是会启发一个问题?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好老师是对课堂有把控力,特别能讲会教的老师。以教师为主导的满言堂,固定的教材,统一的内容,丰富的案例和娴熟的语言表达技巧,这些无疑会让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到教程内容、教授技巧的研习上,但是这最多是教给了学生知识,却没有教授如何思考问题。而在知识爆炸时代,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线上教学也越来越丰富,灵活性也越来越强,老师仅仅会教知识,能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吗?在未来的学校里,老师的角色不是知识运输工,而是学习行为的设计者与合作者,并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做出反馈。从“思考什么”到“如何思考”是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课题情境设计,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通过各种教法,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二四个相信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教学现象的思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建立现代视野下的教学信念,具体体现在“四个相信”上。(一)相信学生都有潜在的自我责任意识——让学生参与到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上相信学生,把学生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教育教学反思最新精编

文档大小:4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