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实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了解字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悟亲情的温暖,同时学会为长辈祝寿。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关键:积累文中的佳句课时:两课时教具:图卡。相关知识点:学习生字的`方法教学突破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备课人总第节教学时间:一、设疑导入1、你们知道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吗?2、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写对联呢?学习“祝寿”二字二、学习课文,随文识字。1、教师范读课文。2、教师逐行领读课文。3、学习第一节诗,学习“堂、庆、贺、孙”4、学习第二节诗。学习生字:愿、涌三、写字指导。在虚宫格中指导书写“祝寿”两个字。四、巩固练习词卡:写字、庆贺、祝福、长寿、儿孙、涌现。五、充分练习朗读1、教师范读、领读。2、借助拼音,学生读。3、指名读。4、小组读。六、:你有什么收获?特色作业设计:1、书写生字。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4祝寿写庆贺孙涌第二课时备课人总第节教学时间:教学流程:一、复习字词出示字卡,词卡。二、练读课文1、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三、课堂练习1、读一读祝愿、心愿、礼堂、礼节、礼貌其乐融融情真意浓福如东海寿比南山2、写一写祝寿祝贺书写子孙庆贺3、想一想填一填4、做一做爸爸、妈妈都很关心我,我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四、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特色作业设计:孙寿板书设计:汉字家园(二)4祝寿祝贺书写子孙庆贺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2.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也许你们听说过《月光曲》这一钢琴曲的名字,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吗?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怎样谱写成的吗?那么,我们就先来听一听《月光曲》,然后再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吧!(教师放《月光曲》请学生欣赏。)(二)自学本课生字新词。1.请学生默读课文,画下不认识的字。(1)读准字音。(2)记住字形。(3)理解字义。①通过查资料或记住词语。莱茵河:西欧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奥、德、法、荷等国,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②用比较法理解词语。幽静、恬静、安静这三个词语都有静的意思。但是,“幽静”比“安静”更静,多用于形容环境、夜色等。如:清晨,校园十分幽静。恬静:安静、宁静。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入场券:就是我们用来进入场地的票据。④抓住重点字理解。入场券:抓住“券”,“券”就是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那么“入场券”,本课就是指听贝多芬演奏作入场凭证的纸片。⑤有的词可以采用拆合法理解。水天相接:先解释“相接”,即“连接起来”。水天,就是水和天。把拆开的两个词合起来解释,就是水和天连接起来。微波粼粼: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微波,微小的波浪。合起来解释为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3.请学生再读课文,看一看刚学过的生字记住了没有。4.出一个小小的练习,给学生做。(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券纯熟波涛汹涌(2)组(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可能一时还说不清楚,但是,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围绕题目,扩展内容说清:课文主要记叙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2.引导学生分段。我们看看课文主要记叙了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那么请同学默读课文,看一看哪几个自然段介绍的是《月光曲》的谱写经过呢?画下来。那么,这篇课文怎么分段呢?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自然段至结尾。3.学生按分好的段读文,读熟。(四)布置作业。1.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3.思考课后思考·练习题。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①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②有一首曲子叫《月光曲》。③下面一段将介绍有关《月光曲》的传说。④这是一种倒叙的开头写法。2.练习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至结尾)。1.这一段,可以用学生提问的方法来学习。学生可能

一吃****春晓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