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懂得雪被太阳晒了要融化的自然知识,初步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2.学会本课7个生字;掌握偏旁“雨”(雨字头)”。“又”(又字旁);理解“门前、看着家、找”等词的意思。3.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熟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用拟人写法的句子的意思,读准多音字“看”,理解“看家”的意思。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句。2.学会生字“雪”,认识新偏旁雨字头。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1、出示投影,看图说话。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色。指“雪人”问:这是什么?他的样子像个小孩子,所以课文里叫他“娃娃”。2、出示课题,学习“雪”,认识“雨”(雨字头),读准“雪”字的音。读题,注意“娃娃”的第二个“娃”读轻声。二、听录音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我”是指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数一数有几句话?三、自学课文,要求边读文边学字。方法:看拼音,读准音;读课文,想想字义。四、检查自学,学习字词1、示卡读生字。注音正音,尤其是“找、看、着”。2、读带读字、词:下雪啦、堆、抱走。3、读准多音字“看”:找一找课文中“看”读什么?练习根据词语选读音:看见(kānkàn)看着家(kānkàn)4、分句读文,注意正音。五、学习课文第一句话1、指名读第一句。2、想一想,什么时候才有雪娃娃?3、下雪了,你们高兴吗?丁丁高兴吗?(从哪里知道?)他为什么高兴?4、指导朗读第1句:“下雪啦,下雪啦”要用喜悦的语气朗读,近乎叫喊,速度稍炔点。5、有感情朗读这句话。6、句式训练,出示:下雪啦。要求学生按课文内容补充完整。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读生字及新学的偏旁。2、启发学生记字形。3、指导书写: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H句,使学生懂得雪被太阳晒了要融化的道理。2.学会6个生字。理解“看着家、找”等词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开小火车读,练习用“雪”口头扩词。2、练习课后1:读一读,连一连。3、朗读第一句话。二、学习课文第2、3两句话。1、自己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读了这两句话,知道了什么?2、交流反馈。3、看投影2,想一想,丁丁上学时会对娃娃怎么说?雪娃娃又会怎么说?4、读第2句话,练习用“谁干什么去”的句式说话。5、引读第3句话,看投影片3。6、指导朗读第2、3句话。第2句话要用天真高兴的语气来读,第3句要读出惊奇、着急的语气。7、试读第2、3句话。(自由读、指读、齐读)三、学习课文第4句话。1、轻声读这句话,思考:娃娃到哪儿去啦?2、讨论:雪娃娃哪儿去啦?雪娃娃真的让太阳公公抱走了吗?看投影片2,说说雪在太阳照射下怎么样了?懂得雪在太阳照射下会融化的道理。3、找一找,这句话中哪个词写得特别好?用——划出来,说一说,为什么“抱”用得好?(理解拟人写法)4、指导朗读第4句。用神秘而喜悦的语气读课文第4句话。四、模仿录音读全文。五、复习巩固,指导书写。1、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读生字、词。3、启发学生记字形。4、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字语文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品味文中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二、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识记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屏风(Píngfēng):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常有字画。纳凉(nàliāng)乘凉。帷幕(wéimù):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缓冲(huǎnchōng):减缓冲击力。伧俗(cāngsú):粗俗鄙陋。雅俗之别(yǎsúzhībié):高雅和低俗的区别。(二)了解关于屏风的知识。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堂活动(一)、导入:1、介绍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屏”的知识。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说说介绍了有关“屏”的哪些知识?(说明:什么是“屏”;“屏”特点、作用;“屏”的分类;和写“屏”的目的)(2)划出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的.词语。2、句段品读:(1)文中开头写母亲纳凉时总有背诵唐诗有什么作用?(点明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作者对屏的感情)(2)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3、探究质疑:(1)根据课文内容,给“屏”下一个定义。“屏”即屏风,是室内挡风或作为屏障的用具。(从文中“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既是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和“屏者,障。也可以概括)(2)文中为什么说“进来我也注

觅松****哥哥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