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7篇(热门)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语文教案篇1课时目标1.学习“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2.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一、提出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我的发现”,二是“日积月累”,三是“成语故事”。二、教学“我的发现”1.学生自由读句,边读边想这些句子具体写了什么?2.讨论这些句子写得是否具体?为什么?3.学生交流。4.小结。这些句子之所以写得这么具体,是因为作者经过了长期观察,而且观察得细致、认真。希望同学们也要养成这种严谨认真的好习惯。三、教学“日积月累”1.学生自渎各句。2.组成小组讨论。3.教师予以归纳。这些句子按月份写出了各月里的典型花卉。4.自由读.5.齐读。6.背诵。7.测试:教师说出各月里花的名称,让学生说出它生长的主要月份。四、教学“成语故事”1.自由读短文。2.自由谈短文的内容。3.谈谈《胸有成竹》的启发。从《胸有成竹》的故事中得到一个启发:人们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有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然后再去动手做。4.讲一讲“胸有成竹”的故事。五、小结读了“日积月累”,学了“成语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什么?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的:1、认识12个生字;2、学习朗读问句,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从小自觉保护动物。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朗读难点:问句的朗读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生每人一个头饰教学过程:故事导入,趣味揭题今天,王老师要领同学们去森林里看一项特别的比赛——比尾巴。百灵鸟主持道:第一个出场的是小弥猴,只见它长尾巴往树枝上一挂,摆出一个海底捞月的动作。(师动作演示)第二个出场的`是小灰兔,它顶着小绒球似的尾巴向大家问好。还有谁能扮小百灵帮助松鼠、公鸡、鸭子、孔雀介绍它们的尾巴呢?(边说边出示动物头饰)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让我们听听小动物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揭示课题:比尾巴。初读课文,认记生字师放录音让学生倾听课文,感受文中的语言美。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小组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带拼音的),每个字请一个小老师领读,其他同学跟读。读的不正确帮助纠正。(重点讲猴、松、鼠的读音)小组内拿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先用带拼音的卡片,然后用去拼音的卡片)全班齐读生字。小组讨论怎样识记自己最喜欢的汉字。全班交流。(师引导介绍“八”字头,“鸟”字边)松=(木)+(公)把=(扌)+(巴)精读学文,理解词句同学们说的真好,现在请你们把生字宝宝送进课文,用百灵鸟那动听的声音朗读课文。指导生品读第一、二小节。a.师范读第一小节。b.请你们也来读读。c.生进行评价,引出问号的教学。d.标注法:读问话时语气上扬,问号前的字要重读。谁的尾巴长?e.小组对读,交流、评议。f.师指名读,纠正。全班齐读。3、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第二小节。理解长、短这组反义词,用好像说句话。4、小百科:百灵鸟想让大家说说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好处。(教育孩子保护动物)5、齐读一、二小节。6、生小组自学课文第三、四小节。7、对读感悟。师生一问一答,师生三问一答,生生互问互答,男生问女生答。学中玩、玩中学全班齐读课文。游戏小结:小百灵还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师问,谁的尾巴长?带着猴子头饰的学生回答:猴子的尾巴长。师:谁的尾巴短?生:兔子的尾巴短。语文教案篇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5.会用“如饥似渴”、“倾注”造句。教学重点、难点1.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感悟,受到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的感染,从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2.理解文中重点句。教具准备课文配乐朗读磁带、生字词卡片、海伦资料、海伦图像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题1.中国的张海迪大姐姐、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2.今天我们要读读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简介海伦·凯勒,(略)。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二、初读课文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读,师相机纠正读音。(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读课文过程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4)指名交流。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轻声朗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那些内容使你印象深刻?

fu****级甜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