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季之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四季之美教学设计11、教材分析《四季之美》是五上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编排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人文主题,组织编排了《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等课文,让人在阅读时仿佛漫步在四时自然中。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清楚明了。全文只有300多字,文章虽短,需要老师和学生慢慢读,细细品,读出散文味。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美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独特,感受春天黎明,夏天夜晚的迷人景色;2.借助图片想象画面和关键词提示法,尝试背诵课文1、2自然段;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细腻的笔触,选材视角的独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教学过程(一)直揭主题,谈话引入1.师:每天走进校门,都很开心,因为一眼就能看到美丽的池塘,阳光洒在水面上,微波粼粼。2.引导学生介绍校园学校的美景这么多,能不能说一下你印象最深的美景呀?评价:同学们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大约在1000年前,日本一位女作家——清少纳言,将自己发现的美,写成了一篇散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3.揭示课题板书“四季之美”,齐读课题。4.聊聊作者(二)初读文本,理读结构1.自读课文,明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是什么?试着填一填作业本上的这道习题。交流反馈并板书:春之黎明、夏之夜晚、秋之黄昏、冬之早晨2.提问:你为什么这么填?你是怎么找的?预设:每一个自然段的开头,是每一段的关键句。3.梳理结构4.小结:这篇散文结构很清楚,每一个季节就是一段文字,每一段文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三)美读文本,品析“春夏”走进春天,感受黎明之美1.品画中美景默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春天的黎明美在哪里?预设1:只说出景物追问:你为什么觉得它美?预设2:说出短语(1)师相机点红: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2)读一读这三个短语,有什么发现?关注色彩。(3)想不想看看这么美的画面?(边出示,边引读)2.读色彩之变过渡:春天的黎明之美,不仅仅美在颜色,孩子们再去读一读,你还发现它美在哪儿?预设1:一点儿一点儿说说理由,指导朗读,读出黎明天空缓慢的变化。预设2:泛着、染上、飘着(1)交流,点红动词:泛着、染上、飘着(2)联系生活,播放动图,依次理解“泛着、染上、飘着”3.小结:作者就是用了泛着,染上,飘着这三个词写出了春之黎明的天空变化之美,像这样的描写就叫作动态描写。4.带着想象,读读这份变化之美。5.闭上眼睛来回味这份黎明之美。教师引读关键词。(配乐背诵)学法迁移,品析夏夜之美1.小组合作,读读第二段,试着填填学习单。2.交流:美的画面,美的景物有什么。(1)联系生活,说说感受。(2)出示视频,体验“萤火虫在飞舞”、“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3)指导朗读3.对比“明亮的月夜”,说说“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为何用了这么多笔墨?4.我们一起合作着来回味回味吧。5.这么美的画面,作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呢?预设:动态描写6.让我们带上想象再去感受这样的'夏夜之美。(配乐朗诵)7.这么美的文字,积累在心中。(背诵)(四)课堂小结,迁移运用我们也来学学这样的方式,表达一下心里的最美。(1)仿照课文中的动态描写,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2)学生练笔4板书设计22四季之美春之黎明秋之黄昏动态描写夏之夜晚冬之早晨教学反思《四季之美》是五上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编排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人文主题,组织编排了《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等课文,让人在阅读时仿佛漫步在四时自然中。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清楚明了。全文只有300多字,文章虽短,却需要老师和学生慢慢读,细细品,读出散文味。教学《四季之美》的过程是多磨的,前三次试教基本都是推翻重来,从导入到重点段学习,不同的方式一一尝试。尤其是第一自然段,才一句话,却总是上不明白,正是这个“求明白”的过程,让我对这堂课有了新的想法和认识。一、读见文章的“结构美”1.握住整体的结构《四季之美》的结构有着明晰之美,四个段落,结构匀称,以“什么最美是什么”为引,就像一个体态匀称的曼妙女子。借用作业本的题梳理文本结构,是一个好的选择。每一个季

Jo****31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