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二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二语文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灯笼》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分析写作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其中民俗的价值和意义。《灯笼》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灯笼”为话题,串联起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表现旧时的乡村民风民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还以小见大,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卒”的意志和热情。因此,在教学时还应开放视野,尽力还原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意蕴,而不局限于民俗文化的探究。【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2.了解作者自由的散文笔法,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3.学习作者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训练语感,积累词语。4、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1.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2.学习作者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训练语感,积累词语。【教学难点】1、了解作者自由的散文笔法,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2、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2)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了解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2、教师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品味分析及合作探究法。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及作者的爱国情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谜语,猜猜谜底是什么?A、一个南瓜两头儿空,肚里开花放光明,有瓜没叶儿高高挂,照得面前一片红。(打一物)B、奇怪事情多,纸里包着火。(打一物)C、千窟窿,万窟窿,上下两个大窟窿。(打一物)D、一个坛子两个口,里头坐着红小鬼。(打一物)E、一个坛子两个口,日里不走夜里走。(打一物)F、竹将军筑城自围,纸将军四面包围,铁将军穿城而过,木将军把守后门。(打一物)G、墙里开花墙外红,想去采花路不通,通得路来花又谢,一场欢喜一场空。(打一物)学生自由发言猜谜。教师:没错,这些谜语的谜底都是一样的,就是“灯笼”。2、教师:同学们,提起灯笼,你会想到什么呢?春节张灯结彩的喜庆?元宵节的游神灯会?还是宫廷戏中穿梭在紫禁城的点点灯火?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手中灯笼点亮,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中;村口红灯高照,慰藉着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红灯高挂,则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吴伯萧的《灯笼》,去了解在那个特殊时期灯笼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二、教学步骤步骤一:了解传统的“灯笼”文化,走近作者1、灯笼文化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笼状灯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起源于20xx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多媒体课件展示灯笼图片)2、走近作者(学生分享查找到的内容,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字伯箫,山东莱芜人。笔名曾有山屋、山荪,都很少用。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萧散文集》中。代表作《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3、背景解读(学生分享查找到的内容,教师进行归纳小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萧。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的“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步骤二:读读写写,积累语基1、生字词

一只****生物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