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声现象教学反思.docx / 文档详情
声现象教学反思.docx 立即下载
2025-08-18
约6.2千字
约12页
0
1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声现象教学反思.docx

声现象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声现象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声现象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声现象教学反思1《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三单元的起始课,在本单元起启下的作用,基于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为后面《声音的传播》等课时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小学生对于声音的认知是具体的,但是产生的原因是抽象的。如何让学生找出发声体发声时的共同现象振动是本节课的重点,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的实验,分层次设计实验,层层递进,从直观的看到振动现象,到借助其他物体感受肉眼看不到的振动现象,再到反证实验,声音停止,振动也就停止了。本课还提供大量的发生物体,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发声现象,用看、听、摸、画、说的形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发声的动作落到发声体发声时的现象,从而总结出物体的发声来源于振动这一科学知识,来突破重难点。本课在设计上最大的亮点就是丰富的材料准备,且材料的结构性是随着教学任务递进的。比如橡皮筋、尺子、撒有豆子的.鼓都是很好的发声材料且感知明显,同时延伸教材中仅探究固体和气体的发声体,引入了水这一液体发声体,为后面一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吹小瓶这一环节,做了两个调整,一是将教材中的盐换成了塑料泡沫,因为在课前的下水实验中发现盐根本吹不起来;二是将这一分组实验改成了演示实验,因为学生在分组时只关注了好玩,而忽视实验现象的思考,同时由于是冬季,湿气大,学生分组在轮流反复吹的时候,会出现吹不起来的现象,影响实验结果。而演示实验会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一个点,通过一个空瓶、一个装有塑料泡沫两个瓶子的对比,发现空气在振动,带动塑料泡沫在振动,从而解决气体的振动引起发声现象这一知识。在反证实验环节,用小锣取代小叉,因为小锣的声音延续时间长,振动明显,而用手去按住小锣停止发声,振动也停止,现象直观好操作。此外,本课设计中重视学生的良好实验纪律和实验记录填写的好习惯。从猜测—验证—结论,用事实说话,善于观察,学会倾听,敢于表达。最后的两个问题,为后续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大小两课埋下伏笔,让孩子们在好奇中继续研究。不足之处,通过这节课,虽然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了自己的预期,但是课堂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注重和关注程度不够,其次,我放手程度不够,虽想让学生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引导过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抑制。还有,我在课堂上对某些学生的细节表现关注不够,对学生的指导过多,对学生探究能力挖掘的不够。若是在探究阶段有学生不同观点的争论,就能更好凸显出科学课的探究的特色。此外板书整理方面应将本节课的结论用一句话表述出来,更好的总结本节课的科学知识。声现象教学反思2学生刚接触物理,因此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应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这节课是一节“探究型的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集体智慧,决不能将教师思考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动脑的权利。本节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试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接收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本节课个别演示实验观察困难,采用视频展示,得到的很好的效果,但总觉得没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后演示和视频二者结合会更好。声现象教学反思3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按照开放、高效的思路设计,尽量让学生多活动、多思考、多回答,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用几种声音引入,与学生一起复习本章内容,让学生设计知识结构,教师点拨其中两个重点,讲解第二重点内容时,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再让他们展示出来实现知识共享。最后通过四个典型例题和练习题来巩固本章知识点。二、发现的问题:复习课的要求是既要把复习重点让学生掌握,还要做到提高课堂效率。针对这样的目标我发现我在讲这一章出现了诸多问题,声现象内容比较简单,但是知识点较多。我在教学中发现给学生讲解声音的特性概念浪费了很长时间,有点越讲越乱的感觉,课堂气氛也不太活跃,进度比较慢。我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再次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更深刻理解以前所学知识,提高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但是学生最后掌握的情况不太好。三、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复习知识点较多时,要分清重难点,分清主次。对于简单的可一掠而过、对于重要的、难理解的概念重点复习,并对学生加以强调。例如对声的产生问题就没有必要重点讲解,进行没有必要地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声现象教学反思

文档大小:1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