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将远离平面镜0.2m 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冰冻矿泉水完全熔化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车胎内气体质量变大,密度不变 3、如图所示,将薄木片从木梳的梳齿上以不同速度滑过,可以用来研究乐音特征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都可以 4、在湖边看到了平静湖水中的“鱼”和“在水中飞翔的鸟”,看的是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鸟”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鸟”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鸟”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5、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投影仪工作时,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6、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谚语、俗语.下列是对有关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因为声音的反射结果 B.“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低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D.“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7、下列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几点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可不在零刻度处 C.用手直接加减砝码 D.所测物体质量可以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 8、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给水透镜“戴上”时,如图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①将光屏靠近“水透镜”②将蜡烛远离“水透镜”③对“水透镜”注水④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水透镜” A.①和②都行 B.②和③都行 C.①和③都行 D.②和④都行 9、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A.扇扇子时人会感到凉快,是因为扇子可以扇出凉风 B.湿手伸进冰箱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凝固现象,冰棒放热 C.天气热的时候,吃雪糕感觉凉快,这是因为雪糕熔化,雪糕吸热 D.冬天,戴眼镜同学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蒙上了一层雾气,这是液化现象,眼镜片放热 10、一个瓶子正好能装满1kg的水,它一定能装下1kg的()() A.酱油 B.花生油 C.白酒 D.茶籽油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俗话说“石头比棉花重”,其实是指石头的_______比棉花大。为了更方便地保存棉被,可以将其装入塑料袋中,然后抽去内部空气,利用外界大气压的挤压作用使棉被的体积变小,此时棉被的质量_________。 12、蓝天白云倒影在水面上,水面下的游鱼历历在目,前者是由于光的___现象,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现象。 13、小松利用刻度尺正确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34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_____cm。 14、将重为6N的篮球竖直向上抛出,在篮球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为1N,则此过程中篮球受到的合力为______N,合力的方向______。 15、如图所示,图像是某物体在2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像信息,在这2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前15秒内该物体运动的路程是______m。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如图中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___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___________(选填“对”或“不对”)。 (3)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雨巷****可歆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