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B.大声说话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关上窗户可以减小窗外噪声的影响,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慢 2、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3、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的程序有七个步骤,下列关于七个步骤的顺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B.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C.提出问题、评估、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D.猜想与假设、评估、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交流与合作 4、如图所示的标志线中,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A.人行道上的斑马线 B.机动车道上的停止线 C.地铁站台上的安全线 D.银行柜台前的安全线 5、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描绘出V―m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m乙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7、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错误的是() A.电流表可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 B.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 C.电流从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D.被测电压不应超过电压表量程 8、如图所示,不透光的纸上有一个足够小的倒立三角形小孔,蜡烛点燃后通过小孔在后面的光屏上出现一个像。则像的形状是方框内的() A. B. C. D. 9、以下措施可以减慢水的蒸发的是()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B.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C.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D.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10、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树荫下的光斑 B.日食的形成 C.路口反光镜 D.激光引导前进方向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晚上,在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白纸是_____的,平面镜是_____的. 12、如下图甲所示温度计示数是:___℃,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s;如图丙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cm。 13、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家颁给了“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LED)”的三位发明者,在此前,红色、_____色发光二极管已经面世,但直到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后,利用发光二极管才能产生白色光源(如图甲所示)。鹦鹉的嘴成红色,翅膀成绿色,若在暗室中,用_____(选填某一单色光)光照射时,嘴仍呈红色,此时翅膀呈_______色。 14、天空中的云五彩缤纷,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成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5、鱼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要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稍_______(填“上方”或“下方”)才能叉到鱼。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0246810121416182070727476786778788184877071737476777982848689(1)该组同学在记录物质甲的数据时,记录中有一明显错误的数据是______; (2)在甲、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3)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 (4)该晶体在时,处于______(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5)从实验的数据可分析得出,固态物质在熔化时需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小亮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慧颖****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