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中学物理八上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八年级一位男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A.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cm B.质量约为0.05t C.一个手指的长约是8dm D.脉搏约70次/min 2、下列现象能生动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是() A. B. C. D. 3、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经常有禁鸣喇叭的标志,通过禁鸣喇叭减少噪声污染。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图书馆禁止高声喧哗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4、如图所示的现象产生的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甲∶北方的春天,冰雕逐渐变小 乙∶北方的冬天,植物上出现雾凇 丙∶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丁:铁矿石熔化成铁水 A.甲、丙 B.甲、乙 C.丙、丁 D.乙、丙 5、物理课上,老师先让同学们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发现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让甲同学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霜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C.白雾是由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D.白雾是干冰升华后,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成的小液滴 6、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 C.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D.声如洪钟是指声音的响度 7、下列光学图示中不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像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8、如图所示是人眼看到池底某点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10、一束光从玻璃砖射入空气中,若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可能为 A.50° B.30° C.20° D.0°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房屋、桥梁、树木等物体,都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些物体都是__________的。 12、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雷电发生时常常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小立同学看到闪电后约6s听到雷声,小立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____m。 13、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14、投影仪将文字和图形等信息投影到屏上,屏上出现的文字相对于投影仪内部发光元件产生的“文字”,是一个______________实像。若需让屏上的文字变大,应将镜头适当_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发光元件。 15、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如图1),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如图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据实验结果可推知:真空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____(向左移动/向右移动/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____(会/不会)发生偏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____ (2)如图乙,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____.如图丙,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____(增大/减小/不变).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____度 17、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关系。 (2)在寻找A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A”或“B”)这一侧观察。 (3)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A位

春岚****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