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雁翅学校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夏季多雷雨天,当打雷时,我们通常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B.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 C.光的传播速度等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D.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 2、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已知质量关系为Mb=Mc)三种物质加热至沸腾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b的比热容大于c的比热容 B.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多 D.如果a、b是同种物质,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 3、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是()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我们看到的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吸热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4、估测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技能,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是37℃ B.初中生的身高大约为170mm C.普通铅笔的长度大约为40cm D.中学生百米赛跑速度大约为12m/s 5、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 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一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一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 C.加油站要求“禁打手机”“熄火加油”,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 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6、下列估测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20g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物理课本的长度为18dm 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 7、下列四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小球的四张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A. B. C. D. 8、老师对小芳说:“请你发言时大声一点。”其中,“大声一点”主要是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9、导游利用扩音器讲解莆田人民在“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木兰溪治理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使用扩音器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提高声音的音调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10、有一位同学用天平称一块矿石的质量,把天平调好后,把矿石和砝码放反了位置,而且他选用50g、20g砝码各一个,又把游码拨至标尺4g处,达到平衡。这块矿石的质量应该是() A.74g B.70g C.66g D.78g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所示,将远视眼镜放到凸透镜的前面,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____(选填“虚”或“实”)像。拿走远视眼镜,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清晰,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拿走远视眼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清晰,应将烛焰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12、小明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其中形成甲光斑的是_____(凸/凹)透镜,判断的理由是_____,为了判断形成乙光斑的是哪种类型的透镜,小明将透镜远离纸片,观察光斑的大小一直变大,由此小明判断此透镜_____是凹透镜(一定/可能/一定不)。 13、如图所示,老师在演示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将重为4N的小车置于水平桌面,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相同钩码,每一侧托盘和钩码重为1N,小车处于静止状态。然后老师将一支10g的签字笔轻放入左盘,小车仍然静止,则小车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___,大小为________N。 14、家庭电路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___________线接触造成的;如图所示是测电笔的结构,在使用测电笔时,手能接触测电笔的___________(选填“笔尖”或“笔尾”)金属体,当氖管发光时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电流通过人体。 15、周末小李同学放学坐车回家,只见两边的树木往后退,这是他以_____为参照物,如果以他乘坐的车为参照物,则小李是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甲、乙所示,是紫桐同学在实验中,用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

是你****元呀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