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和平县物理八上期中预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白光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 C.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人远离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学上用的“B超”,是依靠次声波能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B.牛顿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 C.小孔成像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红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子呈现黄色 3、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一间15m2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A.一支粉笔 B.一瓶矿泉水 C.一名中学生 D.一辆轿车 4、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C.草叶上形成“白霜”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5、下列“像”的成因,与“日食”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汽车后视镜中的像 B.放大镜中树叶的像 C.小孔成像 D.报纸上出现的窗外景色的像 6、如图所示,(a)、(b)、(c)分别是音叉、单簧管和小提琴以相同的音调发声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各波形不同,实际上表示了乐音的三要素中的()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振幅不同 D.音调不同 7、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0dm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0cm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一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05m3 8、“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校园生活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乒乓球台高约为760cm B.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 C.教室内温度约为48℃ D.做完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15min 9、下列的实例或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 A.abc B.bcd C.abd D.acd 10、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B,A带正电,B不带电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铜棒将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则在连接的瞬间有() A.电流方向从A流向B B.电子从A向B移动 C.正电荷从A向B移动 D.正电荷从B向A移动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12、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项目中,小亮起跑后末速度为,终点冲刺时速度达到,在冲刺阶段他超越了小杰同学,领先到达终点,最终以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学校记录.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以小杰为参照物小亮是_____的,小亮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 13、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_____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_____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 14、《流浪地球》被推荐为中小学生观看的影片。有段情节是北京气温低达﹣84℃,人们呼出的“白气”直接就是小冰晶,这些冰晶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形成过程要______热;地球停止了自转,日出日落现象消失,这可以用光的______规律来解释。 15、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_____(大于/等于/小于)2f时,成倒立的_____的实像.当手机离被拍摄的物体很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_____,从手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_____(凸/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空气中的入射角i水中的折射角r玻璃中的折射角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 (1)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 (3)当光线以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等于______。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一个“水凸透镜”,与外观尺寸相同的玻璃凸透镜相比,“水凸透镜”的焦距更______(填“大”或“小”)。 1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 (1)他把凸透镜

秀华****魔王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