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洛阳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 B.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C.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D.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2、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做镜面,观察自己的像。下列说法正确是() A.铜镜里的像是实像 B.像的大小与铜镜的大小有关 C.人远离铜镜,铜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D.人向镜靠近,像将远离镜 3、检查视力时,人眼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可是检查视力的房间东西墙壁最大的距离为3.5m,如图,眼科医生把视力表挂在东墙上,在西墙上挂一面大平面镜,此时被检查者应() A.面向平镜面1.5m B.面向平面镜3.5m C.面向视力表1.5m D.面向视力表3.5m 4、2017年4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A.“长征七号” B.“天宫二号” C.文昌航天发射场 D.地球 5、如图甲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图乙是小灯泡的I--U图像.闭合开关S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灯泡变暗 B.电流表示数为0.4A时,灯泡的电阻是25Ω C.电压表示数为2.5V时,小灯泡的功率是1.25W D.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是0.25W 6、对下列加点古诗词中有关的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光的折射 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光的反射 C.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光的色散 D.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光的直线传播 7、很多同学知道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却不知道自己的体积,某同学身高180cm,体重65kg,他的体积约为() A.0.0065m3 B.0.065m3 C.0.65m3 D.65m3 8、下面四幅图片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乙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D.丁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浅一些 9、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 B.GH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 C.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液体状态 D.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故物质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10、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到红花是花__(选填“吸收”或“反射”)红色光;“鱼戏莲叶间”;看见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选填“折射”或“反射”)形成的像。 12、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容易造成眼睛晶状体变_____(选填“薄”或“厚”),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形成近视眼,要用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13、2020年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如图所示,返回舱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下落速度不断增大,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与在月球上相比,月球土壤样品被带回地球后,它的质量______,重力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如图所示的是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图象。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的密度大; (2)乙物质的密度为_____kg/m3; (3)1dm3的甲物质和1dm3的乙物质的质量和为_____kg。 15、如图所示,小明将气球套在盛有适量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试管口上,很快看到干冰变小,而气球膨胀,且管内无液体产生,此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干冰__________(选填“升华”或“凝华”),发生此物态变化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加热一段时间,烧杯

佳晨****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