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海南省儋州三中学物理八上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时,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热时,它的温度可能不变 C.一块糖溶在水中是属于熔化现象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液化现象 2、下面四幅图片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乙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D.丁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浅一些 3、用天平和量杯称量某液体时,量杯及杯中液体的总质量记为m,杯中液体的体积记为V,根据称量的数据作出m-V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 A.该液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量杯的质量为5g C.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D.20L这种液体的质量为50kg 4、下列四个生活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加“•”)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A.春天,人在院子里晒太阳 B.夏天,给杯中的饮料加冰块 C.秋天,给妈妈用热水泡脚 D.冬天,操场上的同学搓搓手 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水中筷子“弯折” B.地上的身影 C.水中荷花的倒影 D.墙上的手影 6、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7、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手影 B.渔民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C.利用太阳灶烧水 D.光的色散 8、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9、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城市街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器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10、有甲乙两个量筒,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cm3和13.9cm3,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量筒的分度值是1cm3 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 C.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确度更高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一个空心铜球质量是44.5g在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总质量是64.5g,则这个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______cm3;若在此球空心部分装满某种液体后此球总质量为68.5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kg/m3。 12、某医院急诊室的一氧气钢瓶中装有密度为5kg/m3的氧气,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则水全部变成冰后的体积为_______cm3。(ρ冰=0.9×l03kg/m3) 13、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_____刻度尺更精确些,其中放置正确的刻度尺的读数为________cm。 14、一束光线和液面成30°角从空气射向某透明液体的表面,在液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并测得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互相垂直,那么反射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_ 15、夏天在卖海鲜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而且冰在____(填物态变化)过程中要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这个实验用到的物理方法主要是_____(选填“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或“理想实验法”)。 17、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海波熔化特点”。 (1)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_(“大块”或“小颗粒”)的海波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均匀受热,小华应选用________(“甲”或“乙”)装置进行实验,并按照____________(“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顺序组装器材

文宣****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