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湖北宣恩椒园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小明在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再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9cm B.12cm C.15cm D.18cm 2、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每个学生上课时戴上防噪音耳罩 B.学生课堂上禁止说话 C.在教室周围、道路旁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3、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A.冰铁海波 B.蜡铝玻璃 C.蜡玻璃沥青 D.冰铁沥青 4、金属锇的密度为22.6×103kg/m3;中子星每1cm3的物质有1013g,脉冲星核的密度为1015g/cm3,超巨星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7万分之一.上述物质密度最大的是() A.金属锇 B.中子星 C.脉冲星核 D.超巨星 5、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6、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照相机是利用A点的成像原理制成的 C.蜡烛在C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将蜡烛从C移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小 7、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与水的密度相等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D.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8、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透过树林的阳光 B.倒映在湖中的桥 C.手影 D.监控设备拍照 9、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m和液体的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液体的体积是75cm3时,液体的质量是100g B.图象可知液体的质量和体积不成正比 C.由图象可知液体的密度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D.此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10、崇左市江州区12月份的日平均气温约为 A.-10℃ B.5℃ C.20℃ D.30℃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 1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是某护士为病人测量的体温示数,为______℃。 13、张老师制作了一个声音炮(如图)。将塑料膜绷紧扎在圆桶的桶口,在桶底开一圆孔,在距离圆孔大约2m的地方叠放一些空纸杯子。用手迅速拍打塑料膜,发现纸杯被振落。此实验表明:声音能在_____中传播;声波能传递_____。 14、如图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不正确,依据正确使用的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_____。 15、位于教室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见讲台上的粉笔盒,是光在粉笔盒发生了________的缘故;位于教室某位置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某个位置的字,而坐在其他地方的同学却能看见,是因为光在黑板该部位发生了_______的缘故,这两类反射都遵守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__。 (5)小明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17、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努力****南绿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