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湖北恩施崔坝中学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平直轨道上行驶的一列火车,放在车厢小桌上的一本书,相对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火车上的座椅 B.火车司机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火车上的行李架 2、小红同学周末向爷爷奶奶问好时,经常利用微信进行视频聊天,在这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红能分辨出爷爷和奶奶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响度 B.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手机屏幕的画面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D.小红从手机中听到的声音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3、如果眼球太长或者太短,视网膜上的像就会变得模糊,幸运的是通过佩戴眼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B.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 C.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D.甲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 4、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致踩在小水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亮处是水坑 B.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亮处是水坑 C.迎着月光和背着月光行走时,地面上亮处是水坑 D.迎着月光和背着月光行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坑 5、下列物体中一定属于光源的是() 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B.晴天的月亮 C.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6、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A. B. C. D. 7、如图所示,在北京市海淀区20多台京东配送机器人整装待发。随着调度平台发出命令,首批载有618订单的配送机器人自动发出;若你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A.承载的货物 B.旁边的观众 C.地面 D.路旁的树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住宅楼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C.声音和激光都能传递信息,而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只有主人说话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9、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小王利用同一木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则F1、F2、F3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1>F2=F3 10、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漂流时一般游客要给手机带一个防水手机袋,否则手机进水后水分不容易排出,甚至可将手机损坏。若手机进的水量较少,可用吹风机对着手机吹热风,过一段时间后,手机里的水由于________变成水蒸气,热风能使手机中的水__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变成水蒸气从而逃逸出来。 12、发电机发电时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手机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将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13、如图甲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正对平行光,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N。 14、白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一部分光会被__________,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________的光线决定的。 15、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乙,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则__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是煤油,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种液体的高度,记为h1、h2,则煤油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h1、h2、ρ水来表示)。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小明为确定某种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将水倒入量筒,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再把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如图丙所示。请你设计实验表格(密度单位用kg/m3),并帮小明将本次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在表中。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利

子璇****君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