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福建泉州安溪恒兴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2、下列物理量的估计与中学生的实际不符合的是() A.步行速度约为1m/s B.百米赛跑成绩约为8s C.身高约为1.62m D.质量约为45kg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 A.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游泳池注水后,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D.共享单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4、关于电压、电流和电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只要它们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B.电路两端有电压时,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C.电路中有电流时,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 D.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它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没有关系 5、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拱桥,露出水面的桥孔看上去是半圆形的,连同倒影,人们看到如图所示的“桥孔”为圆形。当水面上升后,看到“桥孔”的形状是下列图中的 A. B. C. D. 6、一个物体从滑梯上匀速滑下来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C.动能不变,重力势力减小,机械能减小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7、某品牌遮阳伞用超轻碳纤维做伞骨,该种碳纤维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纤维材料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B.碳纤维密度小,不适合用于航空器部件的制造 C.分别用钢和碳纤维制成同款伞骨,质量之比为1:4 D.钢制作的伞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碳纤维制作同款伞骨的4倍 8、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A.与路程成正比 B.与时间成正比 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9、在不考虑国际油价变动的影响,国家发改委决定对7—8月份每升汽油价格进行微小调整,这是因为() A.夏季气温高,汽油密度变大,故每升汽油价格需上调 B.夏季气温高,汽油密度变小,故每升汽油价格需下调 C.夏季气温高,汽油密度变大,故每升汽油价格需下调 D.夏季气温高,汽油密度变小,故每升汽油价格需上调 10、以下现象与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折”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A.湖面倒影 B.水滴成像 C.树下光斑 D.如影随形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机械停表的示数是________s; 12、有甲、乙、丙三辆小车,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若某两地相距6000m,丁小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30m/s的速度行驶,后一半路程以20m/s的速度行驶,那么丁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13、阅读下面的科技短文,在空格处填入相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人工增(降)雨 “人工增(降)雨”是指运用现代新科技控制气象动态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播撒催化剂, 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人工增雨需要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时机,可用飞机在高空作业,向云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等催化剂,干冰迅速地________吸热,致使高空云层附近的气温骤降,云层中的水蒸气直接________成小冰粒,小冰粒不断变大,这些小冰粒下落过程中________成了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另外云层中的部分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滴,小水滴相互碰撞并不断变大,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人工降雨也可以在地面作业,用高射炮或火箭弹将含有碘化银(冷云催化剂)的炮弹打入含有大量积雨云的4000m至5000m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落向地面,形成降水。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观点已成为过去,几千年来人类“行云布雨”的愿望,如今已成为现实。 14、在调好的天平两盘上各放一铝块和铁块,天平恰能保持平衡。则铝块与铁块的体积之比V铝∶V铁=________。(铝=2.7×103kg/m3,铁=7.9×103kg/m3) 15、月亮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晴天时在树荫下的地面上会看到圆形的光斑,这是_______(选填“树叶”或“太阳”)的像。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安双****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