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物理八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如图所示的情景中,符合实际的是() A.静止在斜面上的重垂线 B.静止在斜面上的重垂线 C.静止在斜面上的一杯水 D.静止在斜面上的一杯水 2、如图所示小实验都与压强有关,其中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A. B. C. D. 3、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的回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340m/s C.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频率相同的声波,其音色也相同 5、简易幻灯机由灯泡、胶片、凸透镜组成,要使幻灯机屏幕上的清晰像更大一些,则应() A.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同时镜头略远离胶片 B.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同时镜头略靠近胶片 C.将幻灯机靠近屏幕,同时镜头略远离胶片 D.将幻灯机靠近屏幕,同时镜头略靠近胶片 6、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4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7、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1.5m B.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 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 D.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质量约为50g 8、如图所示,一物体沿斜面向下匀速滑动.关于该物体的受力,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只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B.物体只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C.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D.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9、关于密度、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反比 C.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诗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A.客船 B.水 C.空气 D.地面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一只家用电能表上标着2500r/(kW·h),这表示每消耗l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______转。如果在家庭电路中只接一台微波炉通电,该表转盘2min内转100转,那么,这台微波炉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是______kW·h。微波炉的功率是______W。 12、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 13、显微镜和望远镜中,_________镜的作用是成实像,__________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实像放大。 14、汽车发动机的水箱中贮有10kg的水,当汽车发动后使水箱中的水温升高10℃时,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若要获得这些热量,至少需要燃烧______kg的汽油。[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15、一部分青少年由于沉迷网络或手机而用眼过度导致近视,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方,需要佩戴用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焦距分别为10cm和30cm两个凸透镜,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你应该选择焦距为_________cm的凸透镜;某同学将蜡烛、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__________(“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拓展)将某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该眼镜片对光线有__________(“会聚”或“发散”)作用。该眼镜片能用来矫正____________(“近视眼”或“远视眼”)。 17、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宛菡****魔王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