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黑龙江大庆市三站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引入光线运用了建模法,即理想模型法 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D.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2、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若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 A.倒立、缩小 B.倒立、等大 C.倒立、放大 D.正立、放大 3、如图所示为一个静止在指尖上的玩具“平衡鸟”。如图所示是对这个“平衡鸟”受到的重力(G)和指尖对它的作用力(F)进行受力分析,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4、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 5、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 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 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 6、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所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氧化碳喷出进行灭火。图示为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示意图,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将手放在木柄上,不要接触钢瓶和橡胶喷管。下面关于该注意事项的解释正确的是() A.液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该过程吸热,容易冻伤手 B.液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过程,该过程吸热,容易冻伤手 C.液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该过程放热,容易烫伤手 D.液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过程,该过程放热,容易烫伤手 7、刚出锅的热汤上方冒出“白气”“白气”的形成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8、氧气瓶里的氧气(气体)原来的质量为m、体积为V、密度为ρ,用去一半后,下列关于瓶内剩余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仍为m、体积仍为V、密度仍为ρ B.质量变为、体积变为、密度仍为ρ C.质量变为、体积仍为V、密度仍为ρ D.质量变为、体积仍为V、密度变为 9、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 A.一个苹果 B.一名中学生 C.一头牛 D.一辆家用轿车 10、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小明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2kg B.人的正常步行速度大约5m/s C.一个初中生的体重大约是450N D.我们教室的高度大约是3.5m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在物理课上,老师用黑板擦擦掉黑板上的板书,此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力属于_____摩擦力;轻轻擦没有擦干净,然后他稍使点劲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_____的方法来增大黑板擦与字之间的摩擦力。 12、弦乐器发出声音是因为弦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用不同的力度弹拨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乐器的____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人们是通过______________来辨别吉它发出的声音;如果半夜有人弹吉它,戴上耳罩就可以减弱噪音,这是在______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3、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MN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根据图中的信息可判断:入射角是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度。 14、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1)若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这个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 (3)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可采取什么措施?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若以“山”为参照物,轻舟是______的;若以“轻舟”为参照物,山是______的.猿声是通过______传入诗人的耳朵的.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小敏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是翠****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