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四川省金堂县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图所示的是眼睛的结构图,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和角膜所成的像是虚像 C.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D.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2、加在某电动机上的电压是U,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P,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r,则电动机的输出机械功率为() A.P B. C. D. 3、沿同一条直线同向运动的物体A、B,从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 ②运动2.5s,A和B相距10m ③运动5s,A、B相遇 ④A和B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始终大于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4、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下列做法中所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而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不能准确预测灾害的发生。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B.人们用噪声监测仪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噪声 C.人们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 5、小刘同学阅读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一些物质的密度/kg·m-3 水1.0×103水银13.6×103冰0.9×103松木0.5×103煤油0.8×103铜8.9×103酒精0.8×103铅11.3×103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C.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的体积小 D.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发出的声音不是噪声 B.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其音调会发生变化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7、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A.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 B.水蒸气比水温度高 C.水蒸气液化要吸收大量的热 D.水蒸气比水传热快 8、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自西向东行驶时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6m/s C.乙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9、甲、乙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是2∶1,质量之比是4∶13,那么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A.3∶18 B.4∶16 C.1∶26 D.2∶13 10、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A.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都应预先估计被测量电流或电压的大小,然后选用合适的量程.若不能预先估计,则应从电表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量程起,并采用_____法来判断被测量值是否大于电表的量程. 12、在则完成的县运动会中,小聪和小明的百米赛跑成绩分别为13.05s和13.13s,则他们中跑的快的是______,比较他们的快慢的方法是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小玲手持一个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则此时透镜离她左眼的距离______15厘米(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我们通过透镜看到小玲的“眼睛”其实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______像(选填:实、虚)。 14、某同学在教室内弹奏吉他时,所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_____产生的,琴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其他同学耳中的.前后不同位置的同学听到声音的______是不同的. 15、如图所示,在医院里我们经常看到如图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______(音调/响度/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

慧颖****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